家庭教育的必备心经,孩子学习路上的成长指南,打造家庭的最佳典范!
|
|
第12期 正确对待孩子的“偏科”
正确看待“偏科”现象,把“偏科”的孩子当做“偏才”来培养,加以适当的鼓励,“偏才”是可以变成“全才”的。
女儿很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就比较强。上学以后,在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上,花的工夫最少,却学得最好。因而,我觉得女儿在语言学习方面是有天分的。
上高中后,各门功课的内容都增多了。女儿每天花在语文和英语作业上的时间还是极少,可成绩在高中三年里一直排在班里前几名,有时候也会蹦到第一名。而从高一开始,她几乎把课余时间都花在了数理化上,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我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知道女儿的智能优势在语言智能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即“八项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组成,每种智能都是孩子在应对实际生活所需要习得的。
我反思了我们对女儿的教育过程,其实女儿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并不是全靠天分,而是我们开发的结果。而在数理化方面,除了跟着老师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们几乎没有对她进行过有意识的开发。更何况,她小学、初中时,我们也没有让她上课外辅导班。
如此想来,女儿的“偏科”是有缘由的。
因此,我也悟出:孩子小时候的智力开发要注重全面,否则长大了很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
然而,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女儿已经要上高中了。随之,我们就一直在“纠偏”,但事实证明,小时候造成的问题在长大后很难解决。女儿选修文科后,也在努力补习数学,成绩也基本处于“不拖后腿”的水平。我们只好安慰女儿,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许多伟大的人在某一方面成绩卓着,在另一方面也许就发展得非常差。其中“钱钟书数学零分进清华”就是我们经常举的例子。
不过我觉得,女儿既然有所“偏科”,就应该取长补短。所以在她高一时,我就鼓励她去参加托福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实力。女儿花了几个月强化英语学习,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106分的高分。她从学校回来告诉我,她托福的考试分数是他们学校历年来的最高分。这大大增强了女儿的自信心,用她的话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她高二的时候,我们鼓励她参加全国作文竞赛,投去4篇稿子,结果4篇全部获奖。给《北京青年报》投稿,每次都能被登载。这使得她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越来越有信心了。
因为英语和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女儿的数理化成绩虽然比较差,但也没有觉得自卑。
每个孩子都是有进取心的,有自信做基础,他的上进心会更强,对于那些成绩平平的方面他也就会主动去提高了。偏科不是什么好事。大家都知道能够“一超多强”更好不过。而事实上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
正确看待“偏科”现象,把“偏科”的孩子当做“偏才”来培养,加以适当的鼓励,“偏才”是可以变成“全才”的。在孩子的高中阶段,我们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的不“瘸腿”,拿到高考的好分数;到了大学或者在社会上就业工作,我们再扬长避短就行了。
>>点击查看《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试读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榜样妈妈刘称莲:北大才女养成记
她是著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她是畅销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作者,她的女儿李若辰同时被北大、港大录取,她就是榜样家长刘称莲。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试读:与孩子沟通要讲求“有效”(二)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试读:与孩子沟通要讲求“有效”(一)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试读: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勤奋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试读: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