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也患上“升学焦虑症”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家长心理  
编辑点评: 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孩子的每一次升学,都让家长费心不已。一些家长也患上了“升学焦虑症”,比如:填报高考志愿手发抖,焦虑情绪层层“下移”,等等。让我们来看看家长们有哪些升学焦虑症的症状吧。

盲目求“好”不如求“适合”
孩子升学,家长为何患上“焦虑症”?高考生家长的理由是:“成败在此一搏,考上本科、名牌大学,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何这份升学焦虑层层往下传递?每个学段的家长都为孩子升学兴师动众?家长们说:“孩子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初中、好高中,考进好大学。一环没有衔接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前途。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为孩子升学紧张,这是社会对通过选拔获得更好教育资源这一模式的合理反应。但如今家长过分焦虑,源自一种“集体性盲目恐慌”。小学之间、初中学校之间的差异固然存在,但未必就那么大。近年来,上海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家长不了解情况,盲目求“好”,放大了学校间差距,导致孩子间竞争更加强化,而这又反过来令家长们“如临大敌”。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家长肩头的压力越来越重。
几十年前,美国的家长也曾集体焦虑过,要求孩子上哈佛等名牌大学,后来因为竞争过于激烈,而且家长发现上了名牌大学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很多人于是转入“二流”和一些有特色的大学。结果,不仅这些学校的生源好了,而且整个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日趋合理,质量不断提高。
有专家指出,20年前,高等教育在我国属于精英教育,人们通过考进名牌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2%,上海达55%,在就业市场上,人才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因此,家长观念也需与时俱进:一次升学,一次高考,已不具备决定孩子命运的作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成才渠道的多样化,使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机会。所以,家长与其一门心思挤“好”学校,不如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设计一条符合孩子个性、特点的求学之路。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家长心理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