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练习设计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咬文嚼字  
编辑点评: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主张,选择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阐述了“咬文嚼字”的内涵以及如何“咬文嚼字”,由此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必须“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试题答案】
一.
1. D    2. D     3. A     4. C    5. A
 
二. 课内阅读

1. 强调用词认真推敲,锱铢必较。因复句第一层是转折关系,语意强调后面的分句,第二层是因果关系,强调的是“果”。

2. 在表面上像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 ① 文学阅读和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② 文字含糊就会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③ 说法变,思想也随之而变。
 
三. 课外阅读

(一)

1. 作家应面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生活。

2. 源:生活(或:社会生活);流:用事用典

3. 自然之美来自生活

4. 自然之美在表现上需要独出心裁的创造,而不是沿袭老套。

5. B、D(B错在“不事雕凿”,D项不当在于“是靠作家的才气创造出来的”,这是“有人”的看法,而不是作者的)
 
(二)

1.
① 自然和社会(答人生世相亦可);艺术(答作品或艺术作品均可)
② 必有所创,创为艺术;必有所本,本于自然

2. ① 生动的画境、戏景。② 钩摄神魂的情感。

3. ① 刹那成为终古;② 片段成为完整的形象(或片段成为  “小天地”);③ 无数心灵复现形象与精神(或使无数欣赏者从中吸取新鲜生命)。   

4. 这首诗抓住了人生片段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给以永恒的表现,用的是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作开掘了女主人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天真、憨厚、孤独、大胆。

5. 诗中以偶尔的“人语响”来反衬出山谷长久的寂静;以深林偶尔出现的夕阳返照的短暂微弱光线反衬出密林中长时间的一片幽暗景色。本诗最显著的特色在于写出了有声的寂  静和有光的幽暗。

最新2024咬文嚼字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