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招办主任于涵:减少高考科目考生日子更惨

所属专题: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来源:    要点:减少高考科目  
编辑点评: 下文介绍了2014年清华大学的招生计划,并对近日提出的高考或将减少考试科目一事对考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曾经也讲过,即使在清华大学,这么高的分数,那么多好的考生到清华了,但是进入清华以后,因为一次匹配的质量不可能再提得很高了,我们在招生当中的咨询宣传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在很多出分的省填报志愿的唯一性甚至我们都能帮他解决,但是因为你最终的录取原则,包括专业录取原则就是看分,不看你真正的专业志向,你的长项特长,你为未来发展的考虑等等,录取的时候看不到这些,我们只能看分。一个专业在这一个省,如果只招一个,在你前头分于你的人已经报过了,你再是这方面的天才,例如学数学,前头已经比你高的人报过了,你就是数学天才,对不起,我也只能按分来录。所以,实际上一次招生的这种资源匹配,就是更合理的这种招生专业跟更适合的学生,一个大学的专业和一个学生进行对接的时候,在一年招3千多人的情况下,不合理匹配率会有一定程度,我们大概测算过,大概也会到百分之十几,将近百分之二十。我们说这些在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些最优秀的孩子,他们因为你的考生招生制度,他的这种刚性使得这种资源匹配也会有巨大的浪费。大家说百分之十几是不是还可以?不是。任何一个清华大学的招生名额,大家都那么的珍惜,你配错一个,我们都觉得是一种挺大的浪费。但是百分之十几,这算下来,咱们是上百个甚至是几百个这样的概念,这要靠进校以后我们再去消化吸收,这是有成本的。所以,考生的选择权也有,从我们整个招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匹配的过程来钟,它的效率、准确度再要提升,考生选择再要满足,需要改,有一些措施,包括我们顶层设计,也是向着这样一个方向来改。

第三个层面,高考改革的方向非常重要,就是要在考试招生,特别是招生当中,一定要体现出大学的自主权和大学的选择权,也就是大学在高考招生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几乎所有的,特别是高水平的大学,都感同身受。我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咱们现在的高考,单从分数的招生不叫招生,我们叫招分,我们在最后录取的时候的确不用看你是张三、李四,只看你的分就好了,每个省有招生计划摆在那儿,按照这个分由高到低,不管你是平行志愿、梯度志愿,不管怎么报的,反正最后是按照分录,不同批次,但是都按照分录,从高高低,计划到哪儿就是哪儿。在这个计划形成的分数线上,线上的学生统统录取走,线下的学生一个也不许录,这是咱们高考最简而言之的录取规则。但是大家知道,在现在的高考,一次性考试评价的模式下,大家都知道,每年到这个分数线的时候,我们都非常纠结,你说真的就是分数总分750,这660的可能就进了,659可能就落榜了,这就是命运的抉择。这是对大学。

还有对不同的专业,660分的学生和670分的学生我们选取的时候,670分报的数学我们录取了,他进了,660就算你是一个数学天才,你也不能进。高考总分10分的差别,到底是不是说未来对于他学习数学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可能他们总分上是因为外语加语文差出10分,甚至差出十几分,而660分的同学比670分的同学数学高出60分,但对不起,前面的人已经报数学了,后面这位哪怕数学满分150也不能进。我们的录取规则使得我们在招选学生分配专业,包括各种类型的时候,就是高考一元评价,最后招分而不招生,所以最后形成的是,我们的招生被高考的一元考试录取的这样一种评价紧紧捆绑。而刚才我们说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多元的,一定是多样性的,现在我们招考的模式跟社会的需求期望是严重不符的,特别这种模式跟教育的本质来讲,相距也比较远。教育的本质不是分分见血,不是高一分就比你优秀,这是从公平的意义上讲一次比赛,确实谁比谁快一秒、少一秒,他跑得快,他就是第一名,那是很简单的体育比赛。但这是办教育,特别是关系到一个学生和一个学生群体,他的学业、他的发展,应该说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高考升学,用这种唯分数分分见血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的确显得过于简单化,也过于残酷了,这还没说他对于基础教育的导向。所以,为什么大家觉得负担这么重,大家觉得高考好像总是有那么多问题。我这儿特别想说的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性方法一定是给大学放权,大学作为高考以及高招的主体,现在在整个考试招生当中体现的极其不明显,例如说高考的全称,全国的叫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但是高考和大学大家说有什么关系呢?高考一不是大学设计的,二不是真正可以为大学所用,高考就是考完了,用高考的总分进行集中的录取。现在我们行话叫什么?叫以考代招,用高考的一次性考试,而且是我们这么多大学,你的招生统统包办了,因为录取原则就是一条,就是一个考试分数,不管你分多少批次,不管报什么专业,这个那个,就看一条,就是按分代录,就是高考的一个考试代理了几乎所有大学的招生,以考代招,大学在这里头有什么主体性呢?没有,没有就决定了你最后对一个大学,如果作为一个教育的主体,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的主体,对于自己需要培养、需要招选和能够招选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说了不算,你可想而知。大学其实最重要的权力,在这里头它是一种缺失的状态。

所以,我们原有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些像自主招生等等试点未出台之前,铁板一块的高考招生,看似是最公平的考试,没错,但是把公平做到极致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什么?忽略了招生本身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我们整个教育环节当中的重中之重,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链条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当这个指挥棒太刚化,以考代招,没能实现教育本身的功能,没能让大学在这当中体现出它的自主权和主体性的时候,相应的问题就会出现,我们现在说的很多问题都是考试招生制度整个设计的问题,都是高考以考代招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有认识到,不想办法解决,而是局部地去修改,高考应该考哪几科,每科应该多少分数,我应该在哪个时间去考,考试的内容应该是放在这些知识点还是那些知识点等等,只是局部的改革高考的话,很难说实现一个全局的优化,而且大家总会不满。你认为考数学更重要,我认为考外语更重要。你认为理科生应该考物理,他认为应该考化学。这些是应该谁说了算,不是应该考什么,而是应该大学用哪些成绩,我用什么样的尺子来评价考生。在咱们现在的决定当中,提出的顶层设计当中非常明晰,考试是谁提供的?专业考试机构,他懂得测量评价,他提供考试产品。考生们去选择,你要考哪些试,考完了之后,最终决定怎么用这个考试成绩,决定权一定是大学,因为他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包括自己各个院系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我来合理地利用你的这些考试成绩,然后来研发和合理的利用这种评价学生的多样化的多元评价,但是也是综合化的综合评价,这样一些尺子来对考生进行评价和选拔。最终会实现一种更好的,大学也非常满意招选到的学生,学生也非常满意,可以实现多元化、多次的选择。

所以,最终我们理想化的彼岸是中国特色的招考双选模式,双选,主体是谁?第一是学生。第二是大学。这两者恰恰是我们考试招生,在高招当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咱们说是买卖也好,咱们说是主动被动也好,但是这两者都是最重要的群体,他们的选择权、基本权利,一定要在未来的考试招生的设计和实践中要得到保障,这在是我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理想彼岸,一个重要目标。我想从这次出台的决定当中,我们比较明确地看到了对这个整体设计的一种描述,但是任重道远,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有人提出是不是做美国的,美国也有所为的双选模式,搬到中国来行不行?有很多衍生问题会出现,而且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国情、社情和发展阶段,和美国差距太大。最简单,美国做一个国考SAT考试,它有多少人参加?而中国每年有近千万人,要通过一个纸笔考试,它可以一年组织七次,中国可以吗?我们可想而知。你要让近千万的人一年通过纸笔考试,完成7次高考,可能吗?你看人家提供了多少招生考试的产品,都让我们选,不行。还有很重要的,美国的好大学大家知道非常多,现代大学制度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的确选择会非常多。但是在中国,所谓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就是大家认为的名牌大学,在我们整个大学的分布当中,在大家的期望当中,都是严重的供不应求。我们并不认为清华大学提供的教育产品就比其它的大学,你说高到多么多么高的水平?大家都是非常好的大学,但是从考生在做选择的时候,就趋之若鹜。我能上清华,我绝对不上其它的大学。如果你有更多的,例如说十个清华甚至二十个清华,在美国有,你可以做出选择,于是大家对于不同的大学,它提供的教育产品,它的专业、它的地域,甚至它的学费,它给你未来发展能够提供的支撑,方方面面来考量,最终我能申请哪些大学,于是那些大学也纷纷给这些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最后我想录取哪些学生,大家能拍合的,就一拍即合,拍不合的再选一选,有足够的空间来提供出来。

所以,在美国来说,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度市场化,而且提供了大量市场教育产品的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市场,和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老百姓的需求,差别是极大的,这还没说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在我们东方文化、儒家文化、中华文明的传统当中,对于教育的追求就没有停止一天。所以,它也植根于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长,甚至每一个孩子心中。所以,大家对教育的渴望,绝不比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要差,但是我们现在能够提供的产品,在这个阶段相比之下供需的压力差别太大了。所以,有很多问题不是说我们照搬美国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在中国就能实现的,说起来容易,绝不是这么简单,否则在中国做教育的人、做考试招生的人,为数很多,大家也在为之努力,还好现在我们从中央到地方,包括在大学,大家逐渐很好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有了中央非常好的顶层设计,我们是要下定决心,但是要逐步,从大学来说逐层,从考生来说逐层,也要逐个,从地域的角度来说,有的条件成熟一些,比如直辖市条件成熟,是不是能先走一步,等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我们来做出这种改革的探索。这个探索的时间,绝不是2020就能全面实现,2020只是其中的一个结点,能够让我们看到希望,但是每年我们都会做出重要的努力,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好的一些进展呈现出来。

主持人:于老师不仅聊到清华今年要启动的清华的招生情况总体的概况,同时也给我们未来国家招生也好,高招这方面也指明了方向。但是从于老师刚才的介绍当中我们也了解到,当前情况下最最重要的还是高考的分数,甭管您走哪个渠道,可能这个分数都是最重要的一项。所以,考生和家长,就当前而言,成绩还是最重要的。

另外,清华大学刚才于老师也介绍了,接下来会陆陆续续有一些更细的某些项目,相关的更细的条文出台,大家也可以继续关注。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减少高考科目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