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生源锐减 非学历民办高校遭遇寒冬

 来源:    要点:民办大学生源  
编辑点评: 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由于经费短缺、生源减少、内外交困、步履维艰,这些学校的前景如何,是否能绝处逢生呢?

8月的北京热浪翻滚。同这个季节一样,民办院校迎来了招生黄金季节,但与前些年相反,北京的民办高校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源“寒冬”。以实施职业技术培训和高等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为主要办学特色的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更是陷入招生困境,步履维艰。

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我国授予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共有707所,而另一部分未被纳入国家学历教育体系,即不能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则高达823所,占据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多半壁江山。

如此庞大的学校群体却长期受困于经费短缺、生源匮乏等因素,今年的招生窘境更是折射出这些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如果从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算起,我国民办教育迈入法制化已然10年。如何化解民办非学历高教的多重难题,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和民办学校面前的一道考题。

生源锐减折射生存困境

8月中旬,人流如织的北京西站,身着“北京民族大学”、“北京明园大学”字样T恤的接站人员不时穿梭其中。“忙了一天,才接到20来个。”来自北京某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江民摇着头说。而北京昌平区一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说:“我们今年都没有安排大巴接站。”话语的背后透着生源锐减的无奈,据了解,这所学校共8个院系,今年招生人数仅为100余人。

据调查得知,这样的情况在北京60余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中普遍存在。位于延庆的一所学校规模由前几年的万余人降为目前的千余人;房山的一所高校因为生源锐减,将一半的建筑封存起来,该校宣传处工作人员说,“学生少,用不了这么多楼房,组织活动都没个人气儿。”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遭遇”更具代表性,作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学校发起“免费求学行动”,计划从2012年起每年招收500至1000名优秀贫困生免费就读。两年来,尽管入学人数从去年的56人上升到今年的近200人,但远未招满预期人数。

在民办教育发达的上海市,该类学校也面临相仿的窘境。对比近几年的《上海市教育工作年报》,2008年上海市共有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256所,四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234所。对于全国而言,2008年该类学校注册学生共计92.02万人,四年后则降至82.82万人,人数减少近10万。

生源的减少同多种因素有关,除了适龄人口自然基数的减少、选择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日益增多等外部因素之外,从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一“出生”便伴随始终的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

对于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来说,师资短缺、没有固定校址都是困扰学校发展的先天性“基因缺陷”。

先说师资。师资一直是困扰着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大问题,制约着该类学校的成长。在走访的京郊多所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均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兼职教师来自北京各学校在职或已退休教师,专职教师则是学校自主招聘的全职教师。在这些教师中,兼职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但从现实反馈来看,聘请来的兼职教师由于不便于管理常常出现队伍不稳定的情况。

以中国信息大学为例,一些兼职教师时常迟到、早退。个别老师还在期末考试时将一个班的成绩全部给成80分,让校领导无奈之余只能花大力气建设自属的专职教师队伍。但专职教师也存在短板,多是刚毕业的学生,专业领域内经验并不丰富,教学重理论而缺乏实践。针对这种状况,该校开始招聘业界5—8年工作经验的一线人士担任各学科带头人,以此来带动年轻专职教师,推动师资建设。

当然,师资的困难同非学历的办学性质有关。学校招聘的教师多数不能参与职称评定,这些现实问题也实实在在制约着非学历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最新2024民办大学生源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