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一、教学本文,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修辞的理解,然后再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修辞主要关乎运用,因此教学本文,把握观点只是基础,目的是要把这些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语言实践。其中注意适合对象和场合,反对假话、大话、空话,提倡实事求是的文风,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和学习。
三、可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修辞规律的认识。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张志公(1918—1997),中国语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河北省南皮县人。曾任教于海南大学和香港华侨大学。1950年由香港回到北京,先后在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1954年起,中学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张志公先生始转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汉语教材的编写。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许多社会兼职。
张志公先生一生从事语言学、语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对语言理论研究和基础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着作有:《汉语语法常识》《语法学习讲话》《修辞概要》《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语文教学论集》《张志公论语文教育改革》《张志公论语文·集外集》《汉语辞章学论集》等。有《张志公文集》五卷本行世。
二、各家关于修辞的说法
修辞依据题旨情境,来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辞海》〔修订稿。语言文字分册〕24页)
修辞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精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1195页)
修辞,简单地说,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华中师院中文系《现代汉语修辞知识》1页)
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如何把词语选用得恰当些,把句子组织得好一些,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辞。(《修辞》,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第1页)
类似的定义,如:
修辞是讲词句艺术加工的法则。(朱星《语言学概论》第156页)
修辞学者,为研究语言文字之组织,使说者或作者了解运用语言文字之技巧,以期获得听者或读者之同情及美感之科学。质言之,即研究增美语言文字之方法论,故曰美辞学。(郑业建:《修辞学》1页)
修辞就是如何调整和修饰语言,把话和文章说得更正确、明白、生动、有力的方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教材》19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
修辞(应当是修辞学──引者)就是使我们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有说服力的一种艺术或规范的科学。(高名凯《普通语言学》下册80页)
三、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陈望道)
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自古以来便常常连着用的。连用久了,自然提起了辞字,便会想起了修字,两字联结,简直分拆不开。但是解说起来,终究还是修是修、辞是辞的,被人当作两个单词看。直到现在讲修辞的还是如此。
而各人对于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体各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两相交互,共得四种用法如下:
-
第六册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当时社会环境和手抄流传,使仅保存80回,现版本很多,通行本后40回高鹗续(或无名氏),对作者原意篡改极大且对古本进行过修改,特别是结局,贾家毋庸置疑会走向衰亡,而不会像续本那样复兴。
- 第六册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第六册 语言的演变
- 第六册 语言与文学
- 第六册 屈原列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