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文言虚词的用法

所属专题:2014年高考考后特别策划  来源:    要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编辑点评: 本资料是2014高考语文复习所必备攻略,语文复习攻略分为18个部分,这篇是关于文言虚词用法的专题复习,在本文里,为大家整理了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并且附有例题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虚词的用法,欢迎大家参阅~

十三、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魏学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司马迁《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司马迁《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司马迁《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魏徵《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十四、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荀子《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公输》)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司马迁《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陈寿《隆中对》)
②燕王欲结于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司马光《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荀子《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林嗣环《口技》)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对此)(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①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十五、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促织》)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②则与一生彘肩(司马迁《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贾谊《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论语•季氏》)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然则废衅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点击查看2014年高考考后特别策划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文言虚词的用法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