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人口迁移

所属专题: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编辑点评: 地理学习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五节 人口迁移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
包括两个方面:
①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  ②这种空间移动必须是永久性或长期的
2、分类
分类标准:地理范围、迁移方向
①地理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小范围的有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②迁移方向:  城市至城市、乡村至乡村、城市至乡村(逆城市化过程、知青下乡)、乡村至城市(城市化过程)
※难点解析一 知青下乡的原因:政策因素,为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的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③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难点解析:自发性迁移主要是由于哪些因素引发的?
答案: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战争
※难点解析: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变化
原始社会:为食物--→农业社会:为土地--→工业社会:为优化劳动力配置
4、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①改善综合经济环境;②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对迁出地: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缓解人地矛盾;③保护自然环境;④在局部地区可能造成人才流失问题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知识要点:
1、了解人口迁移的阶段性
①历史上(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安史之乱改变人口地理分布格局:人口地区分布中心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②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原因:主要是政策)
特点:迁移规模小,频率低(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
净迁出地区:辽、鲁、沪、蜀 迁入迁出持平:藏
③80年代中期以后
规模大、频率高(自发性迁移)  方向:A农村到城市 B内地到沿海城市、工矿地区
2.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
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
②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
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点击查看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