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百年孤独(节选)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三语文电子课本  
编辑点评: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的成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他继续辛勤工作,创作新作品。1985年发表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力作。作品以一对男女在青年时期未能成功而到老年才接续旧情的故事为主线,引出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批判了拉美社会特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拜金主义。作家一改其拿手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用接近传统现实主义的方法,写出了这部不同凡响的作品。1989年,他又出版了长篇小说《迷宫中的将军》,写19世纪拉丁美洲解放者波利瓦尔的斗争事迹。作品写的是伟人及其光辉业绩,但并不加以神化。

(摘自黄晋凯主编《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关于《百年孤独》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史上一部难得的杰作。它的发表,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的“一场文学地震”。现在,人们公认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是现代西班牙语文学的最好作品,是当代的《堂吉诃德》。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马贡多(这是作家多次写过的地方),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六代人的历史。第一代霍塞·阿卡迪奥与他的表妹乌苏拉私自结婚,离家出走,来到了马贡多,带着一批人垦荒耕种,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后来,大批外来移民迁来,外国资本侵入,政府派来镇长,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人便灾难不绝。他们的第六代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婴儿,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把它拖进了蚁穴。马贡多也被一阵飓风刮得无影无踪。

这是一部奇书,书中的内容如它的题名所示,包括“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百年”指的是历史。作者虚构的马贡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缩影。书中从它的建立、发展,一直写到它消亡的百年间的历史,其中处处包含着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影子。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一代阿卡迪奥带领人们开辟马贡多,起初只有二十多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式的生活。自从吉卜赛人到来,乌苏拉发现向外的通途以后,马贡多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一批批移民来临。吉卜赛人带来了火车、电灯、电影等使马贡多人惊讶不已的外部文明。从此它就失去了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段历史显然暗示16世纪前后拉丁美洲的变化。小说中还写到,政府派来了镇长和警察,镇长玩弄选举骗局,在自由党反对保守党的过程中,奥雷良诺发动了32次起义,都被政府军镇压,他的17个儿子都被杀害。他的一个儿子曾经接管他在马贡多的权力,在镇上胡作非为,随意杀人,就像拉丁美洲历史上出现过的许多凶残的统治者。小说中还写到美国公司到马贡多开办香蕉园,掀起了一阵“香蕉热”。他们在这里作威作福,大发横财。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衰退和劳资矛盾的激化,香蕉工人大罢工,政府派军队来镇压,三千多名工人的尸体被火车拉走,扔进了大海。事后,政府却矢口否认。美国人一走了之,被糟蹋得破败不堪的马贡多却难逃最后毁灭的命运。这些事情虽经作家艺术处理而已经变形,却是哥伦比亚历史上确曾发生过的事实。布恩地亚家族的历史,马贡多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哥伦比亚的历史。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描写这百年历史,是为了让人们看到拉丁美洲百年沧桑中经历过的种种苦难和灾祸,痛恨造成这些灾难的外来入侵势力和内部的反动统治。

作家在描写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的百年历史时,把历史和生活构想为循环反复的过程。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一代害怕生育猪尾巴怪胎,经过六代人到第七代果然生下猪尾巴女孩,完成了一次大循环。马贡多从最初的开发,经过内战、香蕉热、大罢工等等,后来一场大暴雨,又回到初建时的贫困落后和与世隔绝。最后被一阵飓风吹得无影无踪。这一百年,从零开始,又回到零,走了一个大圆圈。难怪布恩地亚家族的老祖宗乌苏拉在亲身经历了这百年历史后说:“时间像是在打圈圈”,“世界好像老是在打转转”。这种循环论的构思贯穿在全书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描写之中,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说明: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困境;循环意味着停滞,拉美人民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寻找新的出路。

全书题名的第二层意义是“孤独”,这也是作品所要表现的另一个意义,或者说是它更重要更深层的意义。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写拉丁美洲的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丁美洲人民的精神生活。他看到,造成拉丁美洲的不幸和灾难,有外来的原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他笔下的布恩地亚家族的成员,尽管在外形和个性上各有不同,但是孤独精神却是他们的共性。这种特性代代相传,支配着他们的行动。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闭塞的环境中,一些人被落后和迷信意识所支配,一些人纵欲、乱伦,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还有一些人虽有过改变现状的意图和行动,然而一遇挫折便离群索居。老阿卡迪奥被吉卜赛人的魔术所吸引,一心想搞发明创造,迷恋于炼金试验,结果精神失常,被人们捆在大树下不予理睬。奥雷良诺是一个革命家,当过起义军的领袖,但是,在起义失败后,他便闭门独居,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做小金鱼,做了化,化了做,无休无止。雷蓓卡在丈夫死了以后,把自己关进破房,多少年不出门,以至被人们认为她早已离开人间。阿玛兰塔预知自己的死期,便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织尸衣,等待末日的来临。整部作品都沉浸在这种孤寂、郁闷、忧伤的气氛之中。俏姑娘雷麦黛丝是书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光彩照人的形象。她貌若天仙,内心纯洁无瑕,是美的象征。但在这个污浊丑恶的世界中,她无法生存,最后飞上天去,消失在太空之中。这也是一种孤独,是另一种意义的孤独。

孤独是面对丑恶现实而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它使得这个社会没有凝聚力。它使人不图变革,离群索居,就等于容忍客观上存在的愚昧、落后继续蔓延。作家看出这是拉丁美洲百年来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处境的内在原因。他希望这种孤独而苦难的历史能早日结束。在小说的结尾,他写道:“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但是,整篇作品并没有回答:如何才能结束这种苦难与不幸。不过当有人与他谈到这部作品中的人物的孤独感时,他曾回答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作家的这种回答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部作品的内在含义。闭关自守使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落后和愚昧状态,再不打破闭塞和混乱状态,拉丁美洲就会像布恩地亚家族一样毁灭。必须通过人道和团结的途径,结束拉丁美洲长期以来连绵不断的落后苦难的历史。

从创作方法上讲,《百年孤独》也是一部奇特的作品。作为一部叙事性的作品,它既包含着许多现实的历史的真实成分,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事物的界限,而且把许多非理性的幻想的因素搀杂进来,从而把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荒诞、写实与夸张、严肃与嘲讽等等,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似历史而非历史,似神话而非神话,似现实而非现实。在这样一个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世界中,作家可以自由地放开自己的手笔,高屋建瓴、自如地总结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历史,更便于寄寓深邃的内涵。

对于本书的叙事方法,特别是全书的开端,作家曾经作过长期的反复的思索。最后,他选择了这样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包含着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个时间层面。作家站在“现在”这个时间层面给读者讲故事,但是,他从一开始就预指人物未来(多年后)的遭遇,而书中的人物又可以回想比现在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情。全书的叙述方式也是如此。从时间的总体顺序上看,讲的是马贡多从创建到毁灭的历史演变,但是吉卜赛老人墨尔基阿德斯早已在一百年前就在羊皮书上预写了马贡多的命运。书中的人物都在不断地回忆过去。所以全书时间概念的总体设计虽是现在──未来──过去──现在的循环,而在具体叙述时,却是把三者互相穿插在一起,任作家自由地描写现实,回顾历史,预见未来。在叙述语气上,作家以严肃客观的态度来讲述那些神话传说和荒诞不经的神奇事物。作品中写到许多非理性的、荒诞的、虚幻的或者极度夸张的东西,作家本人并不信以为真。但是,他相信这是拉丁美洲的现实,是拉丁美洲人的思维方式,所以必须以认真的口吻写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拉丁美洲的真实,作者说过这是他从自己外婆那里学来的方法。

这部小说虽然描写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但是它的重点不在交代事件,叙述过程,而在塑造人物,更确切地讲,是在描写人物的心灵,刻画人物群体中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的细节。因此,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的心灵历史的小说。

最新2025高三语文电子课本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