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二优秀作文  
编辑点评: 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划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文章一开头就"花儿"、"鸟儿"、"草儿"地写一通,实在是不必要。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于是

,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

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

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点评:本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将感情和认知的关系进行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的分析,实属不易,若能在“亲疏”上再下功夫,文章定能更上一层楼。

最新2025高二优秀作文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