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会的下午,声带和脸孔们是如期地坐着。开会的地方和宾馆房间不远,我便带了些指甲和心眼。两点半,我们就坐,玩弄各人手里的水杯和各人之间的陌生感。总是有人先开口说,接着另一个人被领得心潮澎湃,西服的领口因为兴奋而左右蹦跳。
我先看了看面前的这面长桌子,看了看它们的木纹和硬化的动脉。然后把眼球送给铁凝阿姨、喻之之、王希翀和召集人扎西达娃。最后我盯着胡坚那张肉制的、深冷的脸,想从他的眉目之间挖出一批零散失修的兵马俑。我感到同时的激动和无聊。他们轮流地争抢着发出声音,掏出心肺;我却装模作样地抱着肘子,板着脸,沉沉地倚靠在软椅上以报复它的温柔和结实,胡思乱想。
我逐渐地忆起上午的会议了。我要找的是一些柔软的,自欺欺人的东西。我要写它们,把它们整活,把它们肢解而满足我那颗小小卑鄙的、残忍的心。谁不这样?诗人们追求那些真善美的东西,社会道德是一种操作、运行机制,它能带来和谐、秩序和流畅的社会生活。但我不仅要这些,诗人要写的是更开阔的人性、物性和豆子,诗人要摇头,把袅袅炊烟摇得蹦跳不安,把地震海啸摇得温顺驯良。
讲的是一条街。
我发了呆。墙上苍白的粉刷成了一把刺刀,把所有我的注意力插刺得千疮百孔。我连忙扇动脚趾以保持平衡。觉察出别人正在说些什么,手里攥着什么。我开始像一个好学生那样听讲,正逢着一个先生重提及上午讲的“不写一百本一般的书而写一本传世的书”,我便强迫症地苦想如何惊醒那颗豆子。它就那么安详地躺在那儿,像一位年轻的老者,对着所有专于表演的、疏于言辞的活物投射出一层淡淡的嘲讽。——我便想到传世。我想每个时代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尾巴,但长着同一副饱含痛苦和易逝欢乐的脸。这张脸便是人性,不论时间是如何旅行和施德,人的本性是亘古不变的。一个诗人抓住了这张脸,剥开这颗豆子直戳最深层的汁液,酿出的作品便可以传世,不被时代超越,不被时间遗弃。
因为人的瞳孔不变。
不管如何我的房卡还在,我的出入证明还在,它们一起不情不愿地证明我虚无的身份。会开完了,我自行出入,突然忘记那枚豆子。
到底是绿豆红豆还是黄豆。
王芗远简介
王芗远:王芗远,1998年生。写诗、童话、小说。2011年参加广东小学生诗歌节,初赛作品《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受邀担任“雪夜漫谈”“网易读书”“天天向上”“非常了得”节目嘉宾。获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中华文化创意少年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汉诗》《诗林》《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入选《2011-2012中国新诗年鉴》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布袋里的信仰》。2013年9月,参加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为最年轻代表。2014年,参加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现就读于华中师大一附中。
- 高效学英语|思维导图学习法
- 高二年级学习交流QQ群
- 欢迎加入高中学习交流QQ群
- 明星吸毒背后的故事
- 奥运精神如何“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