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神如何“活态”传承

 来源:    要点:奥运精神如何“活态”传承  
编辑点评: 成功举办赛事固然不易,通过赛事举办,给参与者和整个社会传递并留下有价值的理念、“财富”更难。日前,南京青奥会隆重举行。由于中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江苏省、南京市政府的支持,南京市人民的努力和奉献,相信南京青奥会必将成为历史上无以伦比的青奥会。

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赛事举办者都会思考的问题。成功举办赛事固然不易,通过赛事举办,给参与者和整个社会传递并留下有价值的理念、“财富”更难。因此,考察和检验南京青奥会是否成功,不应仅关注12天的赛事是否无可挑剔,更要关注通过青奥会的举办,能不能把奥林匹克的精神、理念留下来,植入到参与青奥会的青少年心中,使得体育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一生的追求和习惯。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使青奥会的成果延展到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去,使这种特殊的“教育机制”,以一种有生命的“活态”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在此,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集中体现了“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的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和价值观。今天,13亿中国人共有一个中国梦——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我国领导人也多次阐明: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梦。应该说,北京奥运会在思想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今天能够全面走向世界舞台做了精神准备,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这是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考察,北京奥运会也似乎留下了一些遗憾。

按照奥林匹克宪章,承担赛事的城市,必须履行奥林匹克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北京市制定了一个宏大的教育计划。到2008年奥运后开幕,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完美实施了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开展了奥林匹克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等,创造了奥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但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闭幕,以当初“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目标来检视,不难发现,在后北京奥运会时代,奥林匹克特色学校建设、奥林匹克教育机制形成等等,在整个社会的“集体遗忘”中,大多流于形式,甚至烟消云散了。

尽管在北京,奥运会似乎离我们远了,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北京模式”,在南京青奥会的筹备期间,似乎又重获新生:南京青奥会充分借鉴奥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的经验,在南京广泛开展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实施了以“活力青奥,魅力南京”为主题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创造出了青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南京模式”。

南京青奥会的主办者,为了汲取世界各国“后奥运会时代”的教训,还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南京青奥会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计划,包括青奥会闭幕后要建设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奥林匹克基地、青奥会博物馆、青奥国际奖学金、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等等,借以“留下青奥会”。

以往的经验是,我们从来都不缺乏规划或者计划,关键是计划能不能实施和践行。更加困难的是,放眼全球,在这方面也还缺乏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实践中探索、在践行中总结,或许是当下最可行的办法。

笔者浅见,未雨绸缪,我们“留下青奥会”的种种规划,是否有活态传承的生命力,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反观、考量和自判。

留下青奥会,首先要有开放的胸怀。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成为人类共同的语言,就是因为奥林匹克精神超越国界和民族。因此,南京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计划,不仅仅是传统的、闭门的知识传授,更要提倡教育的创新,要探索破除教育痼疾的道路。

留下青奥会,要有全球视野。青奥会不仅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世界青年人思想碰撞、交流的阵地。环境、健康、和平等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单靠一个国家不能解决,需要国家与国家的合作,这就需要年轻人具有跨文化的合作精神。因此,南京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计划,要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围绕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展公共的学习和研究。

留下青奥会,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优势在于关注人的基本需求——人的个体的和谐发展,最大程度抛却了教育的功利性。因此,南京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计划,要从人类发展的共性出发,在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人格健全、体育精神等方面做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是青奥会留得下来的根本基础。

留下青奥会,要让它有实实在在的“港湾”和“去处”。青奥会的主角是青少年,而青少年都在各级各类学校。因此,校园才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阵地,将“青奥会”办到南京的学校中去、办到全国的校园里去,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常态,无声浸润青少年的心田,或许才是留下青奥会的最好途径。

最新2024奥运精神如何“活态”传承 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