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北方有佳人1993 原创,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学习,在初中的层次上有了提高和深化,在“认识区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应侧重于三个方面:
(1)区域现状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性质和地位;如区域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和环境生态状况等。
(2)典型区域剖析;自然地理区域,如地形区、流域和生态区等,人文地理区域,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区域和旅游区域等。
(3)不同区域比较,从地理位置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对外联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高考试题中区域类试题的考查方向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 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的 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一般来说,试题大多遵循以下设计思路: 展示区域经纬网地 图→进行区位空间定位→判断重要地理事物名称; 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
学习区域地理,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印象,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从总体上看,区域地理的学习应力求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
(1)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
(3)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关注 以下两个方面:
(1)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选取10条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以及120°E)进行宏观空间分割,并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及气候类型区等。 对于中国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以四至点和4条经纬线(23°26’N、40°N、120°E、90°E)进行宏观空间定位,然后再进一步以7线和1l点进行小区域空间识记。
(2)加强对重要国家、特征区域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心理记忆。如世界重要国家、重要海峡、重要河流的河口位置及轮廓特征等。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可以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 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特 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 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 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 整体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如对于新疆地区而言,“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和内陆“干旱”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区域内风化、风蚀作用强烈,荒漠地貌广布;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少且径流量小,多为内流河; 湖泊多为咸水湖;生物量少,土壤发育不良,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等。独特的自然环境又造就了特定的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山地牧场、畜产品加工工业、“坎儿井”及聚落点线状分布等。
3. 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区域地理的学习还应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 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综合分析区域 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 演变规律。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成因、土壤及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及成因等。例如,对西欧区域特征的分析为: 特殊的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终年温和多雨)→降水有余而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发达。
在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从一般特征中抽象出特殊的、本质的特征。同样,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揭示地理环境的 区域差异。比较相同点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 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
4. 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运用比较的方法
首先,要考虑比较标准的确认----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 。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 ----“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如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可选择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和工业增加值(亿元)等标准进行横向比较。
5. 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区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逐步 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比如,在洞庭湖区,过去是围湖造田,如今是退田还湖。过去是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是 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
地理学习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块。
高一主要学习自然地理,这一块对时间时区的计算要求较高。高二的人文地理要求记背的多一些。而区域地理则主要是把前两块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与具体地区相结合。
学习地理要多背地图,但不能盲目的去背。买一本考试专用地图,然后根据书上讲的重点去背。对于一些结论性的东西,书上的话尽可能的背下来,在答题时尽量用书上的原话和专业的地理用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做题,复习和巩固知识。像一些结论性的东西,你一次可能记不下来,要翻书抄书,但是你反复在做题是碰到它,反复写它,就可以逐渐丢开书本默写出来。而且印象深刻。
有一个公式:兴趣 天赋 地图 记忆 总结=成功的地理学习者。
1.手中有图、心中有图;
2.课本第一、资料第二;
3.反问问题;
4.学有所用,联系实际;
5.关注重热点地区;
6.点、线、面逐步展开学习;
7.少笔记,多心记(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8.经常翻书、看地图册(有计划);
9.有信心去质疑;
10.空间想象;
11.兴趣是关键。
具体的经验是这个样子的:
1,平时就把基础的知识点记住(即熟悉课本,此乃重中之重,为基本)背诵不需要一字不差,中华语言的丰富性,是一般不可能有标准说法的,一般记忆关键词,就是抓要点即可,考试在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即可;
2,多看新闻,报纸,熟悉热点地理名词;
3,有时间多翻阅地图,重点是中国、世界地形图(要自己将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主要国家、主要城市、地形区列表整理出来方便记忆),气候图,洋流图等如果你喜欢军事就把自己当做征服世界的将领,何处要塞,在何处布兵等等;如果你喜欢旅游,就列个表,到了非洲你看什么、到了澳洲你看什么,甚至游戏也可以学习地理啊,寓学于乐,不亦乐乎;
4.上课的注意力特别重要,上课认真听,多做笔记,大部分知识就掌握差不多了,下课适当练习;
5,自然地理的理解很重要;
6,人文地理就要下功夫记;
7.在战略上藐视地理,其实地理你以后发现就是一种基本能力,生存技能而已;在战术上重视地理,因此必要的时间花费是必须的5、要学会想象,也可以说幻想,由小的水滴想到升天入地的精灵,当然还要逆想回来;
8.多做题,作专题,积少成多,慢慢就有经验了,后期会起很大作用。
区域地理的学习关键是要抓住高考大纲规定的世界上8个国家和中国区域地理,看图的时候要关注一下中国的几个热点地区及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复习的时候应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工业农业,交通,主要城市及其它们的区位,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等等方面进行对比,抓共性,找区别,熟悉了这种模式以后,就会感觉区域地理的学习没那么难了另外还要重视地图的记忆背地图的时候应找好参照点,或者以重要的经线和纬线为参照,记住它们附近有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慢慢总结感觉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