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师姐文科答疑汇总:区域地理篇【师兄师姐二轮复习备考经验】

所属专题:2014年高考考后特别策划  来源:    要点:师兄师姐二轮复习指南  
编辑点评: 好成绩出自好方法,今天师姐给大家带来的是高考地理的学习及复习方法,内容翔实,见解独到,咱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沪江ID 北方有佳人1993 ,沪江高考师兄师姐智囊团成员,就读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的口号:帮助更多学弟学妹解决各方面的疑惑避免走自己曾走过的弯路

本文由@北方有佳人1993 原创,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学习,在初中的层次上有了提高和深化,在“认识区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应侧重于三个方面:

(1)区域现状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性质和地位;如区域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和环境生态状况等。

(2)典型区域剖析;自然地理区域,如地形区、流域和生态区等,人文地理区域,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区域和旅游区域等。

(3)不同区域比较,从地理位置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对外联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高考试题中区域类试题的考查方向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 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的 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一般来说,试题大多遵循以下设计思路: 展示区域经纬网地 图→进行区位空间定位→判断重要地理事物名称; 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

学习区域地理,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印象,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从总体上看,区域地理的学习应力求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

(1)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

(3)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关注 以下两个方面:

(1)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选取10条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以及120°E)进行宏观空间分割,并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及气候类型区等。 对于中国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以四至点和4条经纬线(23°26’N、40°N、120°E、90°E)进行宏观空间定位,然后再进一步以7线和1l点进行小区域空间识记。

(2)加强对重要国家、特征区域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心理记忆。如世界重要国家、重要海峡、重要河流的河口位置及轮廓特征等。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可以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 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特 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 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 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 整体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如对于新疆地区而言,“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和内陆“干旱”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区域内风化、风蚀作用强烈,荒漠地貌广布;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少且径流量小,多为内流河; 湖泊多为咸水湖;生物量少,土壤发育不良,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等。独特的自然环境又造就了特定的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山地牧场、畜产品加工工业、“坎儿井”及聚落点线状分布等。

3. 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区域地理的学习还应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 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综合分析区域 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 演变规律。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成因、土壤及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及成因等。例如,对西欧区域特征的分析为: 特殊的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终年温和多雨)→降水有余而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发达。

在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从一般特征中抽象出特殊的、本质的特征。同样,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揭示地理环境的 区域差异。比较相同点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 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

4. 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运用比较的方法

首先,要考虑比较标准的确认----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 。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 ----“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如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可选择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和工业增加值(亿元)等标准进行横向比较。 

5. 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区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逐步 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比如,在洞庭湖区,过去是围湖造田,如今是退田还湖。过去是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是 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 

>>点击查看2014年高考考后特别策划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师兄师姐二轮复习指南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