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与父亲韩仁均
普通家庭的孩子给现行教育制度出难题
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上海市金山区一家内部小报的编辑,母亲在金山区亭林镇一家单位工作,天天挤公共汽车上下班。母亲和韩寒同属狗,韩仁均戏称自己在“狗窝”里生活。“韩寒”本来是韩仁均为自己取的一个很得意的笔名。由于他太喜欢这个名字,一直舍不得用,他和怀孕的妻子商量,不论孩子是男还是女,一律取名韩寒。这就是韩仁均给孩子的第一笔“财产”。韩寒生于秋天,与寒冷的冬天没有任何关系。韩仁均第一次从护士手里接过孩子时,有些怀疑护士抱错了。刚出生的韩寒额上长满黑茸茸的胎毛,头部上边小下边大,鼻梁有些塌,活脱脱一个“丑小鸭”。如今的韩寒高大英俊,比父亲高半个头,以至于父母无法把他和小时候的形象联系起来。
其实让父母更难料到的是韩寒小时候的一些变化。韩寒10个月大时,父母把“上、中、下、大、小”等字写成小卡片,尝试着教他认字,当他们问小韩寒“上海的上是哪一个”时,不会说话的韩寒能从这些卡片中挑出“上”字来。韩仁均和妻子那时仅仅觉得孩子还算聪明。韩寒读小学时,家里那本钱钟书的《围城》被他翻得破旧不堪,父母仍然没在意。等韩寒读到初二,突然间在一个月内写出了10多篇小说、散文,并陆续在《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时,父母才感到有些吃惊。真正让父母对这个朝夕相处的儿子感到陌生的是后来的一系事情: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出版书、留级、休学以及后来的“韩寒现象”大讨论。“韩寒现象”一石激起千重浪,许多人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大家把焦点集中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上,为什么我们“减负”减了几十年,而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在5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界曾两次就“全面教育”方针展开过讨论。“韩寒现象”凸显的是学校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之间的激烈冲突,这着实给我们的教育制度出了一道难题。
韩仁均夫妇喜欢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周围的人都了解这一点;所以韩寒出名后,媒体打电话或通过其它途径采访韩仁均,其同事毋须征求韩仁均的意见都会善意地替他挡驾。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愿显山露水的家庭里儿子成了一个公众人物,并且立即成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派争论的焦点。这种巨变突如其来,做父母的似乎毫无思想准备。这是自己家里的韩寒吗?
韩寒长跑是在逃避父亲追打中练出来的
韩寒长跑速度快,1998年金山区举行全区中学生3000米迎春长跑比赛,韩寒获得全区男子组中学生冠军。韩寒跟别人开玩笑说:“我的长跑是在逃避父亲追打中练出来的。”
其实,韩仁均每次打过韩寒后,都要悄悄地以同样的力度在相应的部位打自己一下。如果自己感觉到痛,心里就很不安,怕打坏了孩子。
父母从内心来讲实在不愿打孩子,但有时候对于韩寒的任性他们又难以容忍。高一开学不到一星期,班主任老师就来电话告状,说韩寒上第一堂语文课时就和教语文的李老师吵架。李老师责问韩寒说为什么上课不作笔记,韩寒却说:“我上课从来不记,我的语文是全班最好的。”李老师问:“那你的语文去年考了多少分。”韩寒回答:“60分。”这下可把李老师气坏了,一个语文只得60分的学生竟然称自己的语文是全班最好的。韩寒更是火上浇油:“说全班最好那是我谦虚,准确地说是全市最好的。”韩寒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也气得要命,当晚打电话到学校骂了韩寒一顿,等韩寒星期五回家又骂了起来。可韩寒态度又不好,母亲一怒之下,要韩寒滚出去。韩寒真的拎起书包出了家门。
看到刚回家的儿子又离开了家,夫妻俩谁也没心思吃饭。妻子见韩仁均按兵不动,指责丈夫为什么不把儿子追回来。韩仁均也正在气头上:“这么点小事就摔门离去,这还了得,要追你去追。”见丈夫没有要去“追”的意思,妻子自己骑车出去了,结果兜了一圈,根本见不到韩寒的影子。韩仁均和妻子相对无言,心里在为韩寒未来担忧:这孩子大了该是什么样子啊?
韩仁均并不是一个专制的父亲。他很尊重儿子的独立人格。记者采访韩仁均时,只要牵涉到韩寒,韩仁均的回答都十分慎重,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要征得儿子的同意。惟独在儿子学习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韩仁均夫妇也像千千万万个家长一样,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地步入高等学府深造。而儿子偏偏在这一点上一次次让他们失望。
-
全国最具特色中学名单发布
2013第二届《全国最具特色中学》名单发布,据了解,本届《全国最具特色中学》评选历时四个月,邀请国内近千所卓有特色的中学参与,从办学体制、办学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突出学科、校园文化等方面考察学校特色建设,共设置四个奖项。
- 浙高中试点取消班级 怀旧派不舍“同桌的你”
- 武汉高中生跳楼 师生联手将其拽住
- 女儿重走妈妈青春路 妈妈照片神还原
- “熊孩子”消防栓接烟道 水淹邻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