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总结(十二)

所属专题:高中语文教学总结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三语文教学总结  
编辑点评: 紧张的高考终于结束了,在这紧张而忙碌的高三生活,老师和同学们并肩作战,都只为在高考中收获好成绩。现在是时候对这一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的时候了,既是回顾又是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展望。本文就是一篇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又一届高中生毕业了,与之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对下一届高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点启发。当然也欢迎同行对其中的缺点错误给予斧正。

一、教学情况回顾:

1、学情回顾:本届学生入学分数线为475分,低于二外30分,相对来说基础较薄弱,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而男生尤其突出,即便是所谓的尖子生也是如此。

2、高考考纲与本省语文科高考要求的新变化:06年高考考纲与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要求与05年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的变化在于增加阅读量,即第一部分前四道选择题由阅读一篇科技文或社科文变成阅读科技文、社科文各一篇,相当于增加了500字以上的阅读量。此外增加了文言断句这个新的考查内容,并提高了默写课内外名句的分数比例(由6分提高到8分)。作文仍为70分。

3、主要教学措施回放:

(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省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比如高三年下学期本人负责编制的第六周练习,其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正好与今年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基本一致。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这是第六周练习题中的第三大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三、(12分,每小题3分)(这是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C.
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专家的分析都认为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试题偏难,而我校学生因为之前已做过该阅读文段的练习,都普遍认为该题“好做”,这就是教师平时精心编制练习所取得的效果。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归纳与整合,形成系统,并进而形成能力,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本届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自高三年上学期始,经老师大力宣传鼓动,全年段学生几乎全员订阅《中学生语文报》,这样既可使学生在高三年复习的紧要关头大大拓展阅读面、知识面,同时又能够利用其中《高考专刊》每学期10套的高考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在教师精心地指导和讲评之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4)采取“前疏后堵”的手段,狠抓落实。针对高三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冷落”语文科的现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我们主要采用“疏”的方式,即指引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比如争取写出一类卷的作文;而对于语文素养本来就差,平时又基本不沾语文科相关课本和练习的学生,我们则主要在检查落实上下功夫,每一次练习,每一份试卷,教师在讲评前后都要对相关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让学生互查,并想尽各种办法促使学生系统地完成语文各知识条块的复习工作。比如在高三年上学期初,我们就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背名篇名句的情况,设计了以下一张表格,既方便学生了解必须背诵的内容、范围,及时进行自查,也方便教师的检查,根据高考后了解,学生在占有8分的默写题上失分较平时低得多,不少学生还得了满分。

二、考后得失谈:

1、均分情况:高三(3)班91.5,高三(4)班94.4,年段文科97.2,理科94.3。值得一提的是高三(3)班因高三年重新分班,集中了不少原文科班的后进生,平时的语文均分总要低于其他班级将近10分,而到最后高考成绩的均分已缩小到2分多,可谓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全年段不管文科理科,均分都达90分以上,也是近年来我校语文科在高考中取得的较高成绩。

2、复习教学的得失:由于今年高考考题相对稳定,各种信息也比较时确,复习过程中方向性比较明晰,因此复习的效率相对也较高,加上考题总体难度不高,所以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复习过程中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作文方面,高三下学期由于受省质检和市两卷的误导,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命题作文上,相对放松了话题作文的复习指导,有可能影响学生作文的得分。

3、启示: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

>>点击查看高中语文教学总结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