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 ||
省份 | 题目 | 详情 |
全国卷(大纲版) | 真诚与友善 |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
全国卷(新课标) | 经验与勇气 |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
广东卷 | 材料作文:富翁捐助三个贫困家庭 | 有个人白手起家成为富翁,为人慷慨,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困难,决定帮助他们。一家十分感激,高兴接受他的帮助;一家犹豫接受,但声明一定会还;另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施舍,拒绝了。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
江苏卷 | 探险者与蝴蝶 | 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
上海卷 | 更重要的事 |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
天津卷 | ___而知之 | 据考生介绍,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为“以 ‘___而知之’(填入一个字,学字除外)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 |
四川卷 |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 以“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你会怎么写? |
山东卷 | 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 | 材料中有一段“读者给莫言的文字纠错,莫言坦诚相对,勇于承认错误”的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拟作文题目进行写作。 |
辽宁卷 | 沙子和珍珠 |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
江西卷 | 学生有三怕 | 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题目自拟。 |
湖北卷 | 上善若水任方圆 | 材料作文,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
湖南卷 | 走过 | 作文是二选一,1.“它”往上飞,有一个声音问它累不累,它说我不累。2.父亲在剪报纸,孩子在旁边抱着他,说:我愿意就这样陪着你。让考生根据理解来选择。 |
福建卷 | 根据《忧天》写作文 | 根据一首现代唐诗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仰望星空,感到恐惧,如果失去动力就会飘浮在空中。” |
北京卷 | 爱迪生怎么看手机 | 材料作文,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
安徽卷 | 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 萧伯纳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根据材料,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
海南卷 | 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 材料作文,主题为“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材料大意:调查数据显示60%的人认识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36%的人认为一般,4%认为比较差,73%的人认为多一点理解和信任会促进同学间的关系。 |
重庆卷 | 根据大豆写作文 | 材料作文,主题为“大豆的变化”,材料大意为: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后来,人们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
陕西卷 | 经验与勇气 | 材料作文,主题为“经验与勇气”,材料大意为:一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钻石,但有瑕疵。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工匠都不敢随意切割,一位年轻工匠凭勇气完美切割了钻石。 |
浙江卷 | 三句话看青春 | 三句话看青春。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古文高辨识度词汇汇总(完整版)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汇,上镜率颇高,却往往并不是文章的关键知识点,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在它们的干扰之下,阅读释义的思路就很容易跑偏。其实,这些词都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只要了解清楚,以后无论在哪篇文章中遇到它,都能第一时间理解其含义。
- 2018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
- 2018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 2018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
- 2018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