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信息: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让思想插上双翅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作文指导  
编辑点评: 鲁迅生活的时代早巳过去,但他在诗文中发挥想象作用的做法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仍屡见不鲜。且不说许多名著,就是台湾女作家席慕蓉的一篇短文,也可看出想象在作品中的重要功能。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无人不知,生活中有猴子、猪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发挥想象,就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生活中有正气,有邪恶,而邪恶总是诡计多端,变换出种种伪善面目欺骗善良,源于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于是创造出白骨精的丑恶形象,创造出孙悟空以变化多端的神力与屡施诡计的妖精反复斗争的故事,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千千万万读者。


写作中开展想象要善于捉住“触发点”。“触发点”常常是眼前的实景,即眼前的人、事、景、物。“触发点”选得好,想象的阀门打开,就如同童话中的魔棒一样,脑中会闪现出许多奇妙的事物,许多生动的形象。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抒情小诗,想象丰富,具有童话色彩。这首诗的想象的“触发点”就是“街灯”,由眼前的实景“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想象开去,创造出天上街市的美景。人间、天上,回环互比,由于想象这面折光镜的作用,诗闪发出比现实更为奇幻的光辉。


莫奈是法国19世纪著名印象派的画家,他画的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学这幅画十分有名。画上,教堂掩映在雾中,轮廓隐约可见,而雾是紫红色的。有人看了这幅画,思想立即在历史长河中纵横,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是画上紫红色的雾触发了他。紫红色的雾就是他展开想象的“触发点”,由此他想到伦敦环境有污染,环境污染伴随着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而产生。通常雾是灰蒙蒙的,画上却是紫红色的,这一反常规的色彩具有新奇性、刺激性,而具有新奇性、刺激性的事物最能激发想象力,是比较理想的想象“触发点”。


谈到想象,人们常常想到联想,甚至把二者混为一谈。想象和联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是思索,而且从由此及彼开始,但联想基本在由此及彼的轨道上运行,如由井冈山的竹子联想到老乡冒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用小竹筒给山上红军战士送饭的情景,联想到毛委员和朱军长用毛竹做的扁担带领队伍下山判[粮食的情景,联想到红军北上抗日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联想的材料都是已经有的生活经验,所以联想是已有生活经验的组合。想象是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构成新的形象,而且是多向性的思维,不定向的,跳跃式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诗人在梦中漫游仙界时,忽而飞渡镜湖,月照我影;忽而身登云梯,天鸡啼鸣;在千岩万转中迷花倚石,闻熊咆龙吟,见电霹山崩;在恍惚间见云里的神仙纷纷而降。众多的形象纷至沓来,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所创造。当然,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不可能无中生有;构成新形象的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来自过去的经验,不过,经过了加工改造。有人说,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升华,这是有道理的。


梦也是一种想象,组成梦境的素材仍然是感知过的,上述李白的诗已证明。幻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同样源于生活,科幻小说就是以文学体裁来对未来科学的预测。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爱思、多思,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对知识渴求,都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越丰富,写出来的文章越能闪发光彩。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进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被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这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之一,写于1925年2月24日。作者处于“昏沉的夜”,“石油”(点灯用的煤油)已经不多,身边缭绕着烟草的烟雾,而思想却长着翅膀飞翔,“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很美丽,幽雅,有趣”,是想象中故事的总貌,怎么美丽,怎么幽雅,怎么有趣呢?于是出现了众多的美的形象——美的人美的事编织成的云锦,像万颗奔星般飞动,飞动到遥远遥远,以至于无穷。想得自由自在,一下子把视野扩展到无穷尽。


思想跳跃,由天而地,坐小船经山阴道,于是,“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一二十种形象次第展现,接着,这些形象又都倒影在小河中,诸影诸物解散、摇动、融和、退缩,复近于原形。日光,水光,闪烁晃动,诸物由静而动,由动而静,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由过去所见,又一跃而写现在所见,同样是美不胜收。一切事物交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而且色彩斑斓。青的天,大红花和斑红花拉长为缕缕的胭脂水,拉成的红色锦绣带织入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斑红花影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而这一切又是发生在水中,是从水里看到的人世间的云锦,真是奇思妙想,令人神往。


两幅美景构成了一个好的故事,而这故事中的人、事、景、物都似曾相识,不过是进行了加工,进行了新的组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绚丽的新形象。新形象不是无中生有,是以生活为基础的。

想象的内容与眼前的实景要注意衔接,要衔接得自然、巧妙,不能脱钩脱节。也就是说,要注意由眼前景渡到想象景,“渡过去”,又要注意由想象景渡回眼前景,即“渡过来”,如果不渡过来,文章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乱飞无主了。《好的故事》在衔接过渡方面很精彩。身处昏沉的夜,展开美好的想象,是“闭了眼睛”“蒙胧中”开始的;被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深深吸引,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皱蹙,整篇的影子撒成片片。衔接得十分自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睁开眼苏醒以后还要寻梦境,趁“几点虹霓色的碎影”还在,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然而抛书取笔时,才知何尝有一丝碎影,只有昏暗的灯光。以昏沉的夜开篇,以昏沉的夜结束,基调是悲苦的,这是现实;然而想象中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令人向往的,在强烈的反差中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思想和无限的感慨。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高考作文指导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