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家长百态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家长心理  
编辑点评: 高考临近,家长们的心情也是随着倒数天数的减少而逐渐紧张起来。家长们想要给孩子帮忙,却害怕帮倒忙,不知道在孩子临考前自己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高考之前,家长们都有些什么心理以及行为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孩子回家父母不敢说话
初三女生小琳从小乖巧听话,成绩优异。父母非常疼惜她。中考临近,小琳的压力变大。父母发现她常常躲在房里唉声叹气。感到女儿情绪低落,父母焦急万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一天中午,在饭桌上,妈妈小心地问小琳最近是不是不开心,没想到小琳厌烦地扔下饭碗跑回房间。夫妻俩一下慌了神,家长不停向老师、同学打听女儿的情况。回到家说话特别小心,只要孩子在场,他们闭上嘴巴不说话。小琳向老师哭泣道:我不想考试了,家里再没有了欢笑,父母的紧张让我无所适从。
点评: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分析,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在家什么话也不敢说了,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家长的反常行为刺激了孩子敏感的神经,这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父母这么关注考试。我考不好怎么办呀?”这是很多学生在陶老师热线中吐露的心声。
麻辣观点
家长麻辣观点PK
A方:做好孩子的后勤
参加中考、高考好比上战场。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战场,家长的责任就是做好后勤工作。“千方百计让他吃好、喝好、睡好,让他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考试中。”一位家长说,两个多月前,他就上网找了多份备考营养菜谱,依葫芦画瓢,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吃。
B方:家长要当“鞭子”
“人家孩子知道好好复习备考,我的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紧张,他也没有特别努力,每天11点不到就睡觉,吃饭的时候笑呵呵的。一点考试情绪也没有啊。”一位母亲郁闷地说,她高考那会经常通宵看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当起了“鞭子”,一天一次谈话,几天一次检查。
C方:在家变“隐形人”
“孩子紧张我们都看在眼里呢,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沉默了。”有一些家长为了不增加孩子的压力,刻意在家里营造平静的气氛。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不说话,夫妻俩不看电视、不敢大声交谈,孩子想要什么立刻答应……部分家长还向单位请长假,全天候陪考。
专家:陪考第一原则是调整好情绪
心理专家认为,家长的情绪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情绪。假如家长没有调整好情绪,表现得比较反常,孩子的反应肯定更强烈。陪考第一原则,家长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情绪不反常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
夫妻互相排解紧张情绪
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胡文宇认为,家长首先认清,紧张是必然的,说明家长重视自己的孩子。第二,家长判断一下自己的情绪,紧张是否已经升级为焦虑。这段时间,夫妻间更应该加强交流,千万别当“甩手掌柜”,两人应共同应对,互相排解情绪。第三,判断孩子的状况究竟如何。有的时候发现孩子其实不紧张,只是家长干着急。假如孩子焦虑家长需要疏导,如果孩子茫然,应该给他一点动力,有的孩子彻底放弃,这种情况下家长非常无奈,这时家长需要冷静下来帮助孩子规划未来发展的事情。
最好的激励是保持平常心
陶老师热线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宋梅老师指出,越临近高考,最好的激励方式。家长用惯常的态度面对孩子,考试只是检测学习的手段,既不要小心翼翼跟孩子谈考试,也不要过分督促他。这些反常的情绪反而影响孩子备考的心情。建议家长适度放手,家长应该像往常一样,看书充电。时常带孩子散步,和他聊天。另外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紧张的情绪,比如这样劝慰“爸爸曾经也是这样的。考试前非常紧张。大家都会紧张,爸爸妈妈也是那样过来的。”孩子会理解。当家长、孩子接纳了这种紧张情绪的时候,焦虑给人的压力就会减小。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家长心理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