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邦鹏如今所从事的工作,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大材小用。这个本科、硕士、博士3个教育阶段均与清华大学捆绑在一起的青年才俊,如今不过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运检部下,变(配)电二次运检一班的小班长。
与他同一年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走出来的同学,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进入电力相关科研院所做研究,有的到高校当起了教师,还有的早已在福建、广东等地的电力系统内走上管理岗位。而同样出身“名门”的谢邦鹏,却老老实实地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验收设备、检修设备、排除电力故障、改造老旧设备。
从2008年博士毕业至今,他已经在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组的最前线干了整整6年。直到最近,他的故事被上海媒体挖掘出来。
新闻一经传播,有网友评论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但实际上,在生产一线从业的经历或许正是“高大上”的工科博士们亟须补上的一门实践课。
到一线去,怎么就成了“另类选择”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读了20多年书的高才生,为什么会在毕业后选择去一线,而且一待就是6年;谢邦鹏其实也不理解,一个电力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到电力工程的基层去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究竟有什么好奇怪的?
实际上,在攻读博士阶段,谢邦鹏就已经想好,要尽可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他的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力系统泰斗级学者卢强也是这么认为。
与大多数人印象中“天天闷头搞学术”不同,谢邦鹏的博士生经历,并没人们想象中那么枯燥。导师卢强擅长电力系统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智能调度系统研究,老师的研究本身,就是与电力系统的需求和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电力系统中。
谢邦鹏在读博期间就跟着老师到上海做项目,选择上海、选择一线,远不是常人口中所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那种无可奈何。除了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聘用合同,谢邦鹏还收到过国网公司总部和老家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Offer。如果选择去另外两家公司,他很有可能在研究部门专门做研究,也有可能成为某个部门的小头头,但他却决定去上海。
“我喜欢在一线工作,那里有我成长所需要的土壤。”对这个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念的“三清”博士而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博士,需要补什么课、在哪里可以补上这门课,“实践要多一些,越多越好”。
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导师、中科院院士卢强的认同。在一次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内部举办的大会上,卢强以现场录音的形式,力挺已经从自己手下毕业多年的谢邦鹏,“我支持并赞成具有高等学历之才俊,厉行于生产一线,使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这不仅不是轻用人才,反而是历练和造就能担当未来大任的精英之正道。”
老先生的意思很明确,成为能担当大任的精英,需要生产一线的经历,哪怕你是传说中的“清华博士”、“院士门生”。
博士到一线,一样变“菜鸟”
事实证明,“到一线去”的决定是对的。在变(配)电二次运检一班,初来乍到的清华博士,虽然成了吃瘪的“菜鸟”,却收获了难得的“读懂一线生产”的机会。
2009年年初,谢邦鹏第一次跟着所在班组的老师傅到一线工作时,全程“傻站”在一旁。这些操作性极强的工作,直接把这个满脑子装着创新理论和知识的博士生打懵了,“什么工作都搭不上手”。
但在一线待了6年以后,这个博士显然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谢邦鹏所在的变(配)电二次运检一班,听上去没什么特别,实际上在浦东地区的供电保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班组的管辖区域包括上海自贸区、迪斯尼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浦东国际机场等重要地区。一个小小的设备故障,如果处理不当、设备动作不正确,都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居民生活、企业生产。
谢邦鹏总是随身带着一本皱巴巴的笔记本,在这个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每天要干的事和工作要点。这样的本子,谢邦鹏有20多本。早些年时,主要记录各种专业知识、操作规程、使用说明书、简易图纸等内容;最近一年多,他逐渐参与到一些工程和部门事务管理的工作中,记录最多的,是每天的工作、会议,等等。
他从不讳言自己就是一个“学霸”。各种繁琐的说明书、复杂的工作流程图他总能很快记住,并将这些所学及时运用到一线生产中。刚进班组那会儿,因为缺乏实践经验,他总是主动向班长“要活干”,单位规定下午5点下班,他经常主动加班到晚上七八点,很快他就成了班组里的“劳模”——拧螺丝最多、接线头最多、看图纸最多、做笔记最多。
这些是任何博士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无法替代的。
有实践经验的“博士”,才能大行其道
在一线工作时间长了,谢邦鹏开始展现出“高技能人才”的水准来了。他终于有了“高大上”的机会,只不过,所有这些“高大上”的研究、创新,主要都来自最一线、最基层。最近3年,他主导或以主要参与者身份完成了27项具有专利的小发明;5年时间,发表中英文论文8篇。
尽管在公司及班组管理领域、变配电设备研究领域、和一线实践操作领域等他都有创新发明的实例,但最令他自豪的不是那些“高大上”的大项目,而是几个对一线工作有帮助的小发明、小革新,“能广泛用在一线的设计发明,才是真正有用、有生命力的设计发明”。
生产一线,电力系统的工人师傅调换电磁继电器,过去总会发些牢骚,因为螺丝的“腿”太长,用钳子拧非常麻烦,费时又费力,也买不到现成的工具。谢邦鹏发现后,带领身边的几个小伙伴,利用业余时间做了新设计,开发出一套电气化组合式装卸工具。这套量身定制的工具,解决了一线工人实际工作中存在多年的麻烦,拆一套设备能节约近1小时。
电力系统在供电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线损”。如果监测到“线损”大了,公司就要派人去检查、维护,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偷电等情况,挽回供电损失。但在以往,这个“大”究竟是多“大”,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一般都是靠工作人员“毛估”。
这时,谢邦鹏的专业派上了用场。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电力系统优化控制”的。线损问题其实也有共通之处。每一条电线都有线损,但供电公司人力有限、成本有限,他想算一算,究竟线损达到多大值后,派人去维修是较划算的。他作出了一套估算工程式,套用这套公式可算出最合理的线损临界值。
此外,他还和同事设计了“遥控投退重合闸”系统,免去了一线人员频繁到现场“投入、退出”重合闸的麻烦。最近,他作为公司骨干,参与到国电总公司课题《大型城市电网高可靠供电模式与故障应对关键技术研究》中,负责抢修一体化、配电自动化、带电作业、微网运行检修等方面的研究。
实际上,在一线,谢邦鹏从未有过“大材小用”的感觉,相反,正是一线工作的经历,给了他更多、更实际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据了解,在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如今每一名刚进公司的新人,不论是不是高学历或研究型人士,都要求先到电力一线锻炼。活跃在电力运行、维护一线的青年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结合自身兴趣和公司发展需要,他们未来可朝着行政管理、技术能手、专家领军等多个方向发展。
-
高考失利探索:大部分考生心高但自我要求低
对于很多人来讲,无论外面的房价市场怎么变化,他们都一样买不起房子,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话。那么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同样如此,无论高考命题怎样改革,填报志愿方式怎样调整,他们也很难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 高三家长的8种焦虑表现 拒绝情绪传染
- 另类高考标语: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 夫妻离婚后仍同居5年 只为不影响儿子高考
- 偏方进补 高三生腹泻流鼻血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