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85后帅气教授被粉丝吓得不敢公开邮箱(图)

 来源:    要点:武大最年轻教授  
编辑点评: 武大最年轻的教授邓鹤翔,自从去年他在网上爆红后,他拒绝任何媒体采访。昨天(19日),记者登录武大化院网站,发现其他老师都有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但他没有。事后记者了解到,因为邮箱经常被一些“粉丝”的邮件塞满,使科研真正需要的邮件收不到,他只得把联系方式取消了。

                邓鹤翔

                   钟波

               夏帆

                      蔡鹏

邓教授应邀做讲座 女生惊叫“好帅呀!”

武大最年轻的教授邓鹤翔,自从去年他在网上爆红后,他拒绝任何媒体采访。昨天(19日),记者登录武大化院网站,发现其他老师都有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但他没有。事后记者了解到,因为邮箱经常被一些“粉丝”的邮件塞满,使科研真正需要的邮件收不到,他只得把联系方式取消了。

1985年在武汉出生的邓鹤翔,2011年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博士,被“大牛”导师OmarYaghi教授收为弟子,在《科学》、《自然·化学》发表三篇论文,2013年加盟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成为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10月14日晚7点,邓鹤翔被邀请做客武大弘毅讲堂,和同学们交流。“邓教授会不会和‘都教授’一样啊?”怀着好奇心的学生早早来到讲座地点。他出场后果然赢得一些女生的惊叫:“好帅呀!”

钟教授只比博士生大五六岁 走在校园里有人喊他同学

钟波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可记者采访他时他却说,“我现在搞生物研究,真是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

1983年12月出生的他,上高中时先是喜欢天体物理, 2001年,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他被调剂到中国地质大学英语专业。从汉川农村走出的他,第一年的学费还是找人凑齐的。大学期间,他跨校到武大选修了生物科学第二学位,130多人的选修班,最后坚持拿到学位的不多。大四时,他放弃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考进武大继续读生物,并师从舒红兵院士。

因为是半路出家,他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9点都待在实验室里,还常在那里过夜。在他的实验室抽屉里,至今还保留着近百块做失败了的蛋白胶片,而做一块这样的胶片需要两至三天时间。

2008年9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钟波作为第一作者在世界免疫学权威杂志《Immunity》上发表论文,当选武大学术之星。论文聚焦的天然免疫是最近10年生物医学的热点,他受邀参加诺贝尔奖得主大会。

2010年,钟波进入癌症研究治疗方面全美排名第一的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做博士后。

2013年,钟波学成回国,不久就被武大聘为博导。谈到做博导后的变化,他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做实验的时间变少了。”他带了6个博士生,每天要跟他们聊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起研究文献,这会占据他较多时间。但是,他还是给自己留了一个试验台,一有时间就上台做实验。

“确实,有时我走在校园,有人喊我同学。”他笑着说,他带的博士生比他小五六岁,因此平时沟通比较容易,学生有情感方面的问题也找他聊。当然,做学问该严肃批评的时候绝不马虎,学生还是很尊重他的。

夏教授是“早婚”奶爸 还经常劝学生赶快结婚

在许多人眼中,学霸都是整成忙于科研而忽略了爱情和婚姻。但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帆却是工作爱情两不误,1980年出生的他,已有2个小孩了。

从华中科大本科毕业后,夏帆被保送中科院并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出国继续深造,并先后师从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Alan J. Heeger教授等知名学者,取得不菲成就,尤其是在基于DNA设计的生物传感方面以及癌症早期检测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

2012年,他回到热爱的母校,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作为“80后”早婚早育的代表,夏帆对婚恋有独到的见解。“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80后”代表。”夏帆一直认为家庭的定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状态,而他刚好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性格互补”并认同自己观念的另一半。

但结婚生子不是小事,夏帆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孩子只能留给我夫人和父母照顾。”谈及夫人和孩子,夏帆很是内疚。

夏帆不仅自己在“早婚”的道路上身体力行着,还经常劝学生赶快结婚。“早领证!谈个一两年就领证!”夏帆觉得,现在的社会对高学历女生很不公平,学历高了就不容易嫁出去,所以,有了合适的就应该赶快结婚。在夏帆鼓励下,已经有两个女生跟男朋友领证了。

自2012年当上博士生导师以来,夏帆一共带了6名博士生。“还有两人比我大个三四岁。”夏帆称,比他小的学生就直呼其名,比他年纪大的就在姓氏前面加一个“老”字,有一名姓“未”的博士生,他平时就称对方为“老未”。

蔡教授对学生要求很严 一篇论文至少修改15次

出生于1980年的蔡鹏当上博士生导师时,他还是副教授,那时他刚刚31岁。如今的他是华中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土壤学学科副主任。

在学生眼中,“要求严格”是蔡鹏的标签。“今天蔡老师叫你修改论文没有?”是同学们相互打招呼的“熟语”。

他的学生在评价他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严格”二字。蔡鹏说:“论文发表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一篇论文起码要修改15次才拿得出手。”

蔡鹏给自己分配了一个任务,每周必须抽出时间和所带的每一个研究生坐下来好好交流1个小时,有时在教室,有时在实验室,有时在路上,有时在学生喜爱的“咖啡厅”。所谓“咖啡厅”,原本只是资环楼五楼走廊靠窗的一个小角落,因为蔡鹏的创意而有了如今的模样:一扇可以隔音的玻璃门,四张舒适的皮沙发,一个玻璃茶几。在这样的舒适环境中和导师面对面交流,让同学们感到非常难得。在这里,蔡鹏利用一杯咖啡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然后将学生引往适合的方向。同学们都说:“其实谈话交流其他老师也有过,但蔡老师坚持得最好,每周每个学生1个小时,一周至少10个小时,雷打不动,其他实验室的同学非常羡慕我们,因为我们可以和导师一边喝咖啡,一边谈学问。”

最新2025武大最年轻教授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