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哥”和他的复读老师。
“清华哥”在清华获得的荣誉证书。
对话
在清华大学读了两年半后,又回到武汉复读,再次参加高考。在复读的同学们中,江焕波被叫做“清华哥”。为何会坚定地做出如此选择,近日广州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对话。
高考秘诀:花时间思考很重要
广州日报:第一次高考考了681分,事隔三年再次高考,又考了672分,你高考的经验是什么?
江焕波:这次高考与以前经历的有所不同,新课标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这些新知识点必须弄懂。做一套卷子,如果发现哪一块知识点比较弱,我就会专门去找那一块的内容来看。在学校复读时,我强调以我为主的方式来学习。因为高考复习时间很宝贵,你不能因为想听老师讲那些你知道的内容,而放弃那段时间,更重要的是你要自己去学习。如果老师讲的我知道,我就自己看书。
我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梳理了一遍。老师会推荐我们做一个错题本,把需要记的东西记下来。我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会花更多时间思考,然后再次做题。学文科需要广博的知识量,学理科需要思维方法的训练。
广州日报:当初为什么选择读清华?
江焕波:如果说科学家是一个梦想的话,清华是另一个梦想。在我的心目中,它像一个学术殿堂一样,可以读自己心仪的学校,也可以从事想做的工作。因为我也不了解工科是干吗的,后来去了清华才知道,工科和理科不一样。清华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纯粹的学术殿堂。
另外,我是定向生,有经济上的补助,弟弟也要上大学,我是工薪家庭,父母负担很大,这也是一个原因。
思考再三决定从头再来
广州日报:这些都是当初做出决定的因素,但是到了最后,你都决定放下,这种转变是因为什么?
江焕波:这是基于一种更清楚的认识。如果当初就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做出的选择不同。这基于我对外界和自己的认识。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安排,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成为一名工程师?最后思考的结果就是,从头再来。骨子里想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人生应该追求这些东西。
广州日报:你读完书再考研做选择不行吗?
江焕波:定向生,即使你考研之后还是要为他们工作,还是要成为一名工程师,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生选择的路。
而换专业成绩要足够好。因为我们比较特殊,我们不仅是学校培养的人,也是公司培养的人,所以转专业还要征得学校与公司双方的同意,不是那么容易转的。
广州日报:三年从头再来,这三年算不算浪费了?
江焕波:从一个角度,有点浪费,如果不这样,再过一年就可以拿学位了,但另一方面也没有浪费,你也在学习,也在提升,也交到了很多优秀的朋友。而且这种人生经验对自己也是一种成长。
坦然面对争议 但有点不舒服
广州日报:你的父母是否都一直很支持你的想法?
江焕波:是的。父母很支持我的想法,问我到底想要做什么,然后支持,并没有强迫一定要干什么,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广州日报:这次为什么选择去香港城大?
江焕波:因为第一个录取我的是这所学校,也过了这所学校的分数线。与招生老师见了面,他并不知道我的这段经历。如果是按照分数来录取的话,会录取。他们的招生与港大还不一样,港大是要面试的,但是他们是与内地一样,是按分数录取。对于奖学金,我问了招生老师,对方说,如果你被录取了,也过了分数线,就一定能给奖学金。要求分数比一本线高130分,英语要高出135分。
广州日报: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父母可能会担心,这一次你能否适应?
江焕波:其实我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因为上一次去到北京,我就要适应那里的环境。
广州日报:现在很多媒体采访你了,一下子许多人都在谈论你?
江焕波:怎么突然一下会这样。我注意到媒体的报道,有一些语言有些失实,比如,采访父母,却直接把父母说的话署上了我的名字。另外,网络时代,大家都可以在网上发言,有些人不太了解情况,也会说一些话。我不应在意这些话,但还是感觉有些不舒服。
广州日报:有没有人说你浪费资源?
江焕波:肯定有人说。但是我觉得,这确是实话,因为我确实浪费了一个指标。既然它已经定了一个游戏规则,就应该按照游戏规则来玩。
广州日报:网上是不是还有人说,走了,是不是不太愿意为国效力?
江焕波:为国效力有很多种方式,我是想换一种方式为国效力。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冲突,那就是一种悲剧。只有每个个体都好了,国家才会好。
广州日报:也有人说,你将来肯定会有压力,如果你将来达不到你的预期,你会有压力。
江焕波:北大出来也有卖猪肉的。
-
高考失利探索:大部分考生心高但自我要求低
对于很多人来讲,无论外面的房价市场怎么变化,他们都一样买不起房子,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话。那么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同样如此,无论高考命题怎样改革,填报志愿方式怎样调整,他们也很难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 高三家长的8种焦虑表现 拒绝情绪传染
- 另类高考标语: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 夫妻离婚后仍同居5年 只为不影响儿子高考
- 偏方进补 高三生腹泻流鼻血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