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异地高考”第一年

所属专题:2014异地高考  来源:    要点:北京异地高考  
编辑点评: 今年是北京开放“异地高考”第一年,在“6年连缴社保”等门槛限制下,全市仅有121名异地生符合条件,114名最终决定在京报考。今天他们和京籍学生一样有资格步入北京考场。

今年是北京开放“异地高考”第一年,在“6年连缴社保”等门槛限制下,全市仅有121名异地生符合条件,114名最终决定在京报考。今天他们和京籍学生一样有资格步入北京考场。然而,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高考“入场券”来之不易的情况下,不少异地考生却放弃了高考“大战场”,他们选择了“提招”这条捷径,其中京西某区县的异地考生就全部选择了提前招生。

19名非京籍考生 仅一名上考场

河北籍学生刘一夫,是今年114名可在京参与高考的幸运儿之一,今天他却不用走进高考考场,因为在4月5日当天,他已被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提前录取。

2012年,北京公布异地高考“改革”过渡方案,规定自2014年起外地户籍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可在京高考。2013年9月,北京市教委公布异地高考实施办法,明确只有符合五项条件的随迁子女,才可申请在京高考,前提包括这些孩子的家长须有北京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在京有合法稳定的住所,稳定就业满6年,在京连续缴社保满6年(不含补缴),随迁子女还需具有该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教育3年。今年3月,本市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能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在首年放开异地高考的形势下,今年在京的异地学生有几种人生选择,从全市仅有409名随迁子女申请在京高考来看,多数异地生还是选择了回家。“我们班有43个学生,19个异地学生,上学期期末11个学生就选择回了老家。今年剩余的8个学生中,5个同学又都陆续回家准备高考,还有3个同学通过了在京高考的审核,2位同学选择提招,只有1名学生选择参加高考统一考试。”海淀区一所私立中学的高三班主任介绍了他们班异地学生的情况。

在京高考三种选择 部分区县全部“提招”

北青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仍然选择回家高考的学生们,多数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成绩较好,不愿意在京考高职,选择回家考本科;另一种则是被严格的条件卡掉了在京高考的资格。

而114名不用再回家的异地生,虽然只能在京报考高职,但他们同样面临多样选择,一是参加高职学校提前的自主招生,即“提招”;二是参加统一高考;三是参加高职院校的“单考单招”。这些选择中,不少异地考生都热衷于3到4月高职院校组织的“提招”,提前完成录取。

据京西某区县高招办的一位老师透露,今年他们符合在京高考条件的异地考生全被“提招”。北青报记者接触的七位在京高考的异地考生中,六名学生都通过“提招”进入自己心仪的高职院校。这些学生多数成绩一般,水平在本科三批左右,对于他们来说,高职院校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未来可以升本的院校。“自己想去的学校如果有提招,实在就没有必要通过高考进去了,除非是自己想去的学校不在提招范围内”。

“提招”很多不用笔试 成异地考生捷径

异地考生为什么更热爱“提招”呢?对于“提招”的过程,虽然有笔试和面试环节,但很多专业可以直接跳过笔试,进入面试。刘一夫说自己“提招”的过程十分轻松,“我报考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学校要求语文英语会考成绩在C以上,就可以跳过笔试。”刘一夫介绍说,除了笔试“免试”之外,面试过程也不难,“面试是问一些爱好和基本情况。”

据多位被“提招”的异地学生介绍,相较于统一的高考,“提招”的笔试和面试轻松、简单,简直“易如反掌”,几乎没有压力。

2014年参与“提招”的院校共有26所,比去年增加了8所,计划招生总数为7105人。此外,今年还新增了两所有条件注册为大学的试点高职院校,分别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及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的“提招”专业涵盖范围广,有院校甚至拿出了17个专业参与“提招”。在高职“提招”计划中,汽车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相关专业最多。

个案一

“反正都是上高职学校,不如提招”

黑龙江籍高三学生郑鑫,3岁来京上学,父母在京14年。她是今年114名可在京高考的异地生之一,4月被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提前录取。

昨天(6日)记者在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见到了郑鑫,她正忙着收拾行李和被褥,准备回家过暑期。她已经在劳动保障学院过了一个月的准“大学生”生活,今年5月初郑鑫被劳动保障学院“提招”。

郑鑫三岁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上学,由于非京籍的身份,高考成了郑家的“心病”,在得知北京放开异地高考后,家里权衡各方面利弊,决定让郑鑫报考,顺利通过资格审核后,今年3月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计划发布后,郑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提招”这条路。

她解释说,由于今年有26所提招院校可供选择,其中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所以就决定报考,“我比较看重高职院校以后升本的概率,劳动保障学院能升个不错的本科学校,所以综合看各方面都不错。”

此外,“提招”不用参加高考,也是吸引郑鑫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考太苦了,提招相对简单得多。而且最终上的都是高职学校,与其高考,不如走更轻松的提招。”郑鑫在原学校专科班的成绩数一数二,在决定“提招”之前,她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做了一年的高考复习,但是在决定提招后,她表示轻松不少,那之后就已经不再学文综了。

今年4月,郑鑫参加了劳动保障学院的“提招”考试。郑鑫回忆说,整个“提招”考试相当轻松,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了语数英三个科目,“我感觉每个科目的难度都比之前下降了至少30%,尤其是数学,比起以前的高考复习卷,感觉连一半的难度都不到”。

4月底,郑鑫被劳动保障学院提招录取,和众多京籍学生再次汇合。在宿舍里,就她一位是非京籍学生,但是舍友甚至不觉得自己宿舍有外地生。“一直都在北京读书,没觉得和北京学生有什么不一样,就是高考的时候才会开始意识到差别。”郑鑫说。

对于“提招”的选择,郑鑫说自己做过不少考虑,家里也曾考虑还是让她回家高考,因为可以考个本科;对“本科”与“专科”的区别,郑鑫非常清楚地算过一笔账,“我要回家高考的话,肯定得复读1年,因为跟不上进度,然后本科需要读4年,加起来是5年时间;现在提招进来一个大专院校,3年过后升本,再读2年,也是5年。所以也一样”。

“如果今年没有在北京高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都得跟着我回老家,非常麻烦。”对于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郑鑫表示她很知足,对自己当初选择在京高考,并以“提招”方式进入现今学校一点都不后悔,“未来的期望就是读完3年大专后,考上本科。”

个案二

异地考生回家高考四个月才跟上进度

今年虽开放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但仍有不少异地学生选择回家高考。据海淀区一位高三班主任介绍,他们班共19个外地考生,16位都选择了回家。安徽籍高三学生曾媛(化名)和这些同学一样,做了同样的选择。

昨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她时,她正在马鞍山市熟悉自己的考场,她说自己状态不错,已经为今天的高考做好了准备。

曾媛在北京出生,父母已在京26年。在得知北京今年开放异地高考政策后,曾媛全家都十分兴奋,做好可以在京参加高考的准备。曾媛说由于只能考高职,无需考文综,她在高二下学期就不再学史地政了。然而,这一在京“高考梦”却在资格申请时受到了打击,和多数异地生一样,同样在“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这一条件上受阻,“都在北京读了这么多年书,就因为这一点没法参加高考了。”曾媛说。

2013年11月,曾媛回到家乡安徽,父母为她在马鞍山市找了一所中学借读,但是由于曾媛的学籍仍留在北京,所以她以社会人士的身份在安徽报考。

作为“插班生”,曾媛说起初非常吃力,尤其是在文综方面,“安徽的文综和北京差别很大,而且之前以为都在北京考高职,已经扔了一阵子文综,再捡回来就比较困难。”除了文综,曾媛说安徽用的语文教材也与北京不同,这些变化都让她相当不适应,感觉到吃力。

“那会儿每天就加夜班,早上课程量也挺大的,晚上回家自己再多补着点。”曾媛说自己刚转学回安徽时,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一两点。尽管吃力,但是曾媛说自己不想复读,想要尽快步入大学。

赶了四个月的进度,到高三下学期,曾媛终于跟上了当地学生的进度。和北京不一样的是,安徽的志愿报考将在高考结束后进行,她说自己计划所有志愿都会填北京的院校,“我只是人暂时回安徽了,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还在北京。”

曾媛一直住在安徽小姨家,父母由于在北京工作这半年都无法陪她。昨天曾媛的爸妈才回到安徽陪她高考,曾媛说这么久见到爸妈非常开心,考完她就要立刻回北京。

个案三

个别异地考生今天走进考场

父母希望孩子有一次高考经历

福建籍高三学生欣宜(化名),3岁来京上学,父母在京18年。作为114名可在京高考的异地生之一,不像多数学生倾向了“提招”之路,欣宜决定参加今年统一的高考。做出这样决定的异地考生,可谓的少数中的少数。欣宜所在班级共有19名异地考生,仅她一位今年步入考场。之所以选择参加统一高考,主要由于欣宜父母希望她能和其他北京学生一样,有一次完整的高考经历。

欣宜出生在福建,父母在她出生前就来到北京,从事医疗服务相关的工作,三岁左右父母把她接来北京,从小在海淀上学,小学就读人大附小,初中升入师大二附中,高中就读于海淀区一所私立中学。据欣宜的高中同学反映,欣宜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性格比较文静,一直有不错的人缘。

高三时,恰逢北京开放异地高考,由于从小在北京上学读书,欣宜的爸妈不想让她再回老家复读,因此决定申请高考。欣宜说自己在学校是个普通学生,没有什么过人特长,成绩并不出众,所以没有回家考本科的需求,也没有艺考或者别的方式可以决定今后的路。

在京高考资格通过后,欣宜说自己并非没考虑过提招,但最终之所以没有走“提招”是因为父母想让她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像别的孩子一样参加一次高考,经历人生中这样一次考验。

决定参加统一高考后,欣宜说高三这一年,她的学习压力日益加大。在高考临近的前几天,父母由于工作出差,并没有陪在她身边。欣宜说爸妈虽然希望她参加一次高考,但并没有施加压力,“我就是调整好心态,拼一把。看自己的成绩能够考到哪里就是哪里了。”欣宜表示如果自己真的没有考好,或者考试发挥失常,她也不会再去考虑复读了。

>>点击查看2014异地高考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北京异地高考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