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教育部宣布已制定完成高考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外语不再作为高考统考科目”作为亮点之一,备受家长、师生关注。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当时就有了英语考试,以选择题客观题为主。长期来,外语在升学考试中的关注度,似乎太过,甚至有远远超越语文、数学之势。
如今,高考英语已走过36年。这回,教育部的改革,对持续多年的“外语热”来说,具有破冰意义。
外语退出高考,从“一考定终身”,到社会化一年多考,会让外语更“实用”还是“弱化”?老师、家长、学生又是如何看待的?
各方反应
老师:都在讨论,正常面对
高考退出统考,这一重磅消息出来,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应。
武平的温老师,是高中部的英语教师。温老师说,这几天,老师都在讨论这一问题。
温老师说,英语退出统考,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涉及社会导向等方方面面,作为教师,“平常心看待”。“有些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改革是很高兴的。”温老师说,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
英语改革是否会影响学英语?对此,温老师认为,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有社会需求,“有市场,就有需求,不用担心”。
学生:即使不考,也要学习
高考不再统考,这个消息早已是在学校传开,但“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
对此,上高二的小杨感觉有点失望。小杨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每次考试,英语成为拉分科目。“英语成绩差的同学,上课时很多听不懂,感觉枯燥无味”。
平时,钟同学的英语成绩很好。对于英语退出高考问题,钟同学说,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为了应试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不过,钟同学认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用途很广,还能开阔视野,“即使不再统考,花时间学习,还是很值得。”
家长:能说就行,不必强求“孩子学英语,花钱、花精力。”
武平的钟女士说,如果英语退出高考,孩子就可以腾出很多时间去学感兴趣的东西。
钟女士的儿子,还在上初三,英语成绩不是很好。眼看中考在即,钟女士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忙得够呛。
钟女士说,孩子对英语并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孩子倒是对文学、历史感兴趣,但为了考试,根本无法接触”。
对于英语,钟女士说,很多学生为了考试,分数考得很好,却无法交流,“学英语,就是为了实用,能交流就好了”。
而市民小康认为,英语退出高考,并不合理,“影响一部分人学习的动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开阔自己视野、了解更多东西的机会。”
专家说法
强化了中文,将回归传统
对于英语退出统考,专家又是如何看待?
龙岩学院林清书教授认为,对于英语退出统考,不能“一刀切”,要搞清“政策”与“自身”问题。
林教授说,从政策方面来看,英语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让一部分人学得很好,一部分人掌握基本的知识”。
林教授说,有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知识,但上了大学,“英语花费时间多,专业花费时间少,影响专业知识学习”。
对于该如何学习英语、学到什么程度,林教授说,根据个人的不同要求,有不同的标准,“学科或工作需要,可以深入学习”。
此外,林教授说,学习一门外语,是没有坏处的,不管从视野、知识面等方面,都对个人有益处,“汉语和外语学习,同样重要,也不矛盾”。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严修鸿教授认为,英语改革反映了形势,让英语考试更灵活,一年多次。此举,还强化了中文,将回归传统,延续文脉。
严教授说,英语还占一定分值,仍需重视;国际化的趋势,人们不会放弃英语的,“将来英语学习可能会朝实用方向发展,学了会说会写而非仅仅应付考试”。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沪高考英语一年两考 怎样选择大有学问
调查结果发现,100%的学生全部选择了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大部分同学的计划是—在第一次考试前完成一轮复习,然后参加考试作为练兵,第二次考试再冲刺。
- 高考改革各高中求才变阵 "小学科"教师吃香
- 广东高考未来三年不改 沿用"3+综合"模式
-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是如何按等级赋分的?
- 网传“河北中高考改革方案”为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