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从大众到专家误解了“什么是数学”,错把“术数”当成数学,因而认为中国数学教育水平高。老师让学生把精力都花在“术数技巧”提高上,而忽略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从大众到学者再到数学家,中国人的数学能力在世界上是偏低的,不论历史还是现实都是如此,这是制约中国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
昨天《央视新闻》报道关于教育部的一则消息,说一位白发的英国学者赞叹中国高中生数学考题之难,说英国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才学勾股定理,而中国学生高中生就开始做复杂得多的数学题。还有一个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是成功的,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优于西方国家同龄的学生。其实,这种良好的感觉来自于对“什么是数学”的错误理解。
在数学教育上,国人一直搞不清楚“什么是术数”和“什么是数学”的区别。那么,就让我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人发明了围棋,非常了不起。中国的围棋水准是亚洲三霸之一,远远高于美国。美国不仅没有聂卫平、马晓春这种超一流的棋手,连三、四段以上的棋手都很难找到。然而,聂卫平、马晓春只能说是精于“围棋旳术数”,没人说他们是数学家。令我吃惊的是,我2010年在斯坦福大学访学期间,看到数学系的一位美国教授开了一门《围棋的数学原理》,这位教授可能下围棋不如我,连“一段”都没有,我围棋“业余一段”,然而他是数学家。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现象,围棋发明于中国,中国的围棋水平远高于美国,然而研究围棋的数学问题则是个洋人。
大家都知道“中国结”,很精美很喜庆,国家大的庆典和春晚都少不了它。同时中国人很多都会织毛衣,图案别致,款式新颖,水平不说比欧美人高多少,起码一点不逊于他们。然而,我在斯坦福大学访学期间,看到他们数学系开设了一门《打结的数学原理》课程。这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国人只能停留在“打结的术数”水平上,而概括不出其中的数学原理?
在世界上,中国人赌博的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也最疯狂。然而从赌博中产生的两门学科——概率论和统计学,却与中国人无缘,也是欧美人的首创。
我在斯坦福听过5门数学课,参加过多场数学讲座,其中有成百上千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和定理,然而不见华人名字的踪影。
数学界没有诺贝尔奖,它的最高奖是“菲尔兹奖”,授予40岁以下最优秀的数学家,每年平均只有一个人获奖。世界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1人)、法国(10人)、俄罗斯(9人)、英国(6人)、日本(3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学校、研究所则无一人。迄今为止,华裔有两个,他们是丘成桐和陶轩哲(出生于澳洲),然而都是在被认为“中小学数学教育不好”的美国大学培养出来的。
数学有100余个分支,诸如算数、三角、代数、几何、微积分、数论、拓扑学等,然而不论从历史还是现在的角度看,没有一个是华人首创的。
中国人虽然在数学上没有什么建树,然而中国人中很多都做过“数学噩梦”。我前两天写了一篇博文,题目为《考试,中国人的No 1噩梦》。根据网友反馈,很多人都有做考试噩梦的经历,而且考试噩梦中关于数学的噩梦居多。怕数学的人,应该是中国受教者的通病。为什么国人被数学折磨?就是因为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偏了,数学考试走邪了。
因为教育者对数学的不正确理解,把全部经历都集中在训练学生的“术数”——演题上,变着花样折磨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理念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训练,结果既没有提高国人的数学能力,也出不了数学世界大师,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乏善可陈。
跟英语高考改革不一样,高考数学的改革不是降低数学权重,而是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数学本来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工具,现在数学则成了受教育者的噩梦,它成了“投资巨大收效甚微”的学科,这是所有教育者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深度解析:北京高考数学改革
2015年北京《高考(课程)考试说明》即将出台,根据现有了解到的信息,沪江高考数学教学研究团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预测和解读。认为2015高考数学命题整体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能力要求、考纲、样题都基本不会有所改变。
- 江苏新高考方案总分或780分 语数外分值调整
- 数学大师丘成桐支持微积分入高考
- 北京2014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考试:难度继续下降
- 棒喝:高考数学被“妖魔化”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