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校共有104人考入清华北大,本二上线率高达98.2%。”这两天,创造这一高考纪录的河北衡水中学因为来南京考察,再度引起我省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媒体记者调查了解衡中高考流程后,直呼其为“超级考试工厂”。究竟该如何看待“衡水模式”?“超级考试工厂”的背后,到底是教育奇迹、还是应试恶果?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姜有荣感言,多年前,苏北的一些学校也走着类似衡水中学的路子——过度追求升学率,严格管理,拼命灌输。但逐渐发现,这种高压态势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就失去了成长活力。姜有荣认为,单纯以功利的眼光衡量,“衡水模式”无疑有很大的诱惑力,但这是一个夹杂着悲剧的喜剧,其背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功利目的当成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用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学生一旦实现高考这个终极目标就会产生迷茫。“高考确实很重要,但并非是人生唯一的目标。”
宿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直言,衡水中学一年考上100多个清华北大,看似神奇,其实未必多神奇:“面向全省招收优秀生源,这些优秀学生放在其它好一点的学校,同样能考上清华北大。”至于其半军事化管理,这位中学校长同样认为不稀奇,苏北一些县级中学都是这么管理的,有的中学暑假整个不放假。“如此模式培养学生,对孩子个性其实是一种摧残,这也是不少中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就不再想学习,而是抱着混的态度、信奉60分万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位中学校长表示,从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中学应该注重培养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
“一届高考能出104个清华北大生,这所学校肯定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则是另一种见解。他前天刚与来南京“取经”的衡水中学团队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他认为,在应试大背景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衡水中学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
首先,衡中围绕高考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这是很多学校做不到的。其次,衡水中学的校园文化很能调动老师和学生的内驱力。而且,衡水中学并非是简单粗暴的题海战术,课堂教学非常注重精讲精练。“在此前提下,学生们考上更好的大学,何乐而不为呢?”
“衡水模式”引出一些海归的感慨,让记者颇感意外。“应试教育并非是中国的专利,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在国外也是一种普遍的精英教育方式。”在法国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读了三年博士、现在南理工任教的年轻海归班恬告诉记者,在法国想上优质大学,必须通过统一的竞赛考试,淘汰率很高,法国学生也得挑灯夜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年轻的海归教授刘清惓,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读博时发现,美国精英家庭的孩子,从小学习同样抓得很紧。“磨练,是每一个精英人才的必经之路。”
在这两位海归的眼中,国人更应该关注中国现行教育的“瑕疵”,因为这种“瑕疵”将会在孩子成长中逐渐放大成为个人发展的“致命伤”。“比如课堂上法国老师布置做个电子表,或者自动贩卖机之类的东西,法国学生会刷刷刷直接开始编程、插板子,而中国学生就愣住了——你不示范我怎么做?”班恬说,国内老师习惯提炼出解题的模式和思路,让学生照着做。“大家有了统一思路,是可以应对高考,但如何应对创造?”
衡水中学的成功,某种意义上正好折射出国内考试评价机制的不足。“国内考试,无意义的机械记忆实在太多了,这不是教人思考和探索,而是相反。”刘清惓说。班恬则直言,衡水中学的模式运用在国外考试上肯定不灵,与国内考试相比,国外的考试没有所谓的范围和大纲,甚至没有标准答案。比如引起热议的法国高考作文,全是哲学作文——“没有国家(政府)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我们是否有责任追求真理”这样的个性考题,并非经机械的训练就可以过关的。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在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上批评说,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微博]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已把人“修理”得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郑教授的话,或许过于武断,但同样发人深省。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高考失利探索:大部分考生心高但自我要求低
对于很多人来讲,无论外面的房价市场怎么变化,他们都一样买不起房子,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话。那么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同样如此,无论高考命题怎样改革,填报志愿方式怎样调整,他们也很难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 高三家长的8种焦虑表现 拒绝情绪传染
- 另类高考标语: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 夫妻离婚后仍同居5年 只为不影响儿子高考
- 偏方进补 高三生腹泻流鼻血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