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style 盘点“神奇”的大学生活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新闻  
编辑点评: 大学是人生理想的发源地,校园生活总是让我们热血沸腾,心向往之。90后的大学生是怎么度过大学生活的,他们与我们当年又有些什么不同,看看成都市内大学社团是怎样开展活动的就明白了。

最文艺:大学是理想主义的发源地

社团名称:雷雨话剧社(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的“雷雨话剧社”,不仅是一个很文艺的社团,还是一个特别牛的社团。

第一,它很老,比你我都还老。现在的“雷雨话剧社”,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扳着指头算算,现在已经30多年了,你还能在四川高校里找到有30年以上历史的社团吗?

第二,它叫“雷雨”。其实,它叫“雷雨”不牛,牛的是它为什么叫“雷雨”。最初它叫青鸟话剧社,1996年社团公演了曹禺的著名剧本《雷雨》,大获成功,成功到重病中的曹禺获悉此事,还不忘嘱咐妻子向青鸟话剧社道贺。公演《雷雨》之后,青鸟就更名为“雷雨”了。

随着老社员的毕业离开和新社员的入学加盟,更名后的雷雨话剧社17年来几经沉浮,现在已经难以重现当时的辉煌了。但无论如何,作为话剧社核心精神依然在。

2007年是雷雨话剧社的一个低谷期,演出不多,观众寥寥,但这并不妨碍雷雨社员们的心情。戏还是照样排,说说笑笑也不会减少,当时的社长陈均 是这样说的:“我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我只希望我的社员们觉得‘爽’就是了,这里没有演出压力,不必非要迎合观众的口味,只需要大家在一起排练喜欢的 戏,讨论喜欢的戏,演出喜欢的戏,这就够了。”

当时话剧社里不仅有陈均这样很懂话剧的人,也有很多最初对话剧一窍不通的人,比如小蔡。小蔡想当演员,就报名进了话剧社,后来才发现自己演出的话剧鲜有观众,而话剧排练起来又累得要死。

不过小蔡并没有后悔,而是很快爱上了话剧,她说自己喜欢那种纯粹的感觉,一群朝气蓬勃的人聚在一起,做一件很理想主义的事情。而且,大学毕业以后,以前从来不看话剧的小蔡现在也成了一个话剧迷。

2012年雷雨社长胡璇艺说雷雨是她理解大学生活的一个窗口:“我通过雷雨看到了我想要的一种充满理想主义大学生活,我没有成为天天在寝室里上网打游戏的人,也没有成为‘学霸’,是因为我选择了雷雨话剧社,选择了剧本、排练、演出这样的生活。”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高考新闻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