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专访:全面解析2014年高考形势

 来源:    要点:熊丙奇专访  
编辑点评: 为了帮助新高三同学复习备考,以及让广大高三家长更加了解目前高考形势及高考政策,沪江网推出“2014年高考形势解析与预测”系列访谈活动。本期《沪江专访》中熊丙奇教授会为大家详谈目前高考趋势,分析介绍目前异地高考政策。

沪江专访:您能具体分析一下上海“异地高考政策”吗?

熊丙奇教授:上海的异地高考政策,几年前就已经有了,是和人才居住证连在一起的。学生父母在上海有人才居住证,并且达到一定的条件,孩子就可以在上海参加高考。不过可以享受这一政策的人数只达到进城务工子女的10%左右。更多的人是享受不到这一政策的,因此门槛比较高。因而是否能在上海参加高考,具体需要分析上海今后异地高考政策的走向。

沪江专访:请给上海2014年考生和家长说明一下高考填志愿的要点。

熊丙奇教授:上海是考前估分填志愿,而容易进入的误区是按照分数来填志愿。比如说上海有两次模拟考试,有的学生把模拟考试的分数作为高考分数,参照往年高校的录取分数,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其实在高考录取中起到很大作用的是名次,而非分数。考生需要通过一模二模考试,准确找到自己在学校的名次。比如,考生一模在全年级是30%,二模是40%,综合起来是35%。再看自己学校往年的一本率多少?二本率多少?如果一本率是60%左右,那这个学生肯定会进入一本,而且可以进入一本中游学校,那在上海可能会选择华东师范大学。这就是比例定位法,目前上海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准确定位自己的方法。

沪江专访:大学生如何平衡学业与学生会、社团、兼职、社会实践等的关系?

熊丙奇教授:现在大学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一进入大学,就着急要去实习、兼职,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这其实是与大学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大学里首要的身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大量地阅读图书,要珍惜学校的资源来培养自己,而不是想着怎样去社会化。如果在大学过分社会化,四年之后在大学会没收获,只是最终得到一张文凭而已。

有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当你把知识遗忘之后,剩下的才是教育”。知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只是起到升学的作用。大学时期,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是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拥有这些能力,学生在踏入社会时,才能独立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工作中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承受挫折,这才是大学教育的初衷及核心所在。

>>点击查看沪江专访专题

最新2025熊丙奇专访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