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诗鉴从小受在南海工作的工程师父亲影响,非常迷恋大自然。今年到杭州上学,他专门背来一只17公斤重的双肩包,里头有一只佳能单反,一个长镜头,一个广角镜头,一个闪光灯,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背包里层,放着一本16开、几百页厚的彩色版《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透露了这只背包的目的——鸟类摄影。
去年冬天,确定获得保送浙大资格后,花诗鉴开始向朋友学习鸟类摄影。刚到紫金港一周不到,花诗鉴已经在校区里转过好几圈,拍了不少鸟。他拿起相机,回放图片的转盘一转,小溪边觅食的朱颈斑鸠、像野鸭子似的在湖里悠游的小(pì tī),桀骜地立在青草地上的白鹡鸰(jí líng)……图像显示框里头,一群鸟要飞出来!
爱钢笔的山西小哥
背来5斤老陈醋
浙大开学的第二天,下午三点,李曦熹的寝室门里,4名男生,两个聚精会神对着电脑,一个悠哉地磕瓜子,剩下那个趴在书桌前的瘦高个就是李曦熹。他正小心翼翼捏着一支钢笔芯,往里面灌墨水。
除了手上捏着的钢笔,李曦熹的桌上还并排摆着两支钢笔,和书架上摆着的三瓶墨水遥相呼应。
钢笔的主人解释:“三支笔可以灌三种颜色的墨水,写笔记、作记号比较方便。”
李曦熹和钢笔结缘,是在小学三年级。
故事的开头有点俗套——老师要求用钢笔写作业;故事的过程么,就不是曲折能形容了——第一支钢笔在手上待了5分钟,就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歪了笔尖。当时9岁的李曦熹怕被老爸老妈教训,又怕浪费,一直没舍得丢这支歪嘴钢笔,将就用了好几个月,等写出来的字实在不像样了,才换新的。
“后来我发现钢笔的笔尖,其实可以单独更换的。”这个爱动脑动手的男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但凡是用顺手的钢笔,他都会尝试更换笔尖,延长它们的生命。
从那时到现在,10年里,李曦熹也用过圆珠笔、水笔和中性笔。考试时,担心钢笔不出水等意外状况,他会用水笔和中性笔。但平时最喜欢的还是钢笔。“用钢笔很环保啊,我用过一阵水笔,墨水用完,一支笔就报废了,笔芯一捆捆地扔,很浪费。”
来杭州之前,他还特意跑去文具店,买了好几支钢笔,送给最要好的高中同学,作临别礼物。“就是这款!”他拿起桌上一支钢笔说,“这是我用的最顺手的钢笔。同学和我一样,都很喜欢,收到这份礼物他们挺开心的。”
这个男孩不喜欢其他笔的另一原因是:写起来有点浮,手感不好。李曦熹强调,他挑钢笔,不看品牌凭手感。
讲究生活小细节的95后不只是对笔要求有“手感”,还对吃很挑剔。
报到前一天,他硬是把5斤陕西老陈醋塞进了行李箱。不过到现在还没打开用过,捧着那桶老陈醋,李曦熹很心急地说,到现在还没找到适合的小瓶子装它们,方便自己随身携带。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95后”内地生入读港校 港校10年揽9万人才
香港的大学已经持续10年面向内地招生,共揽才9万人,在全国高考人数下降的世态下,香港高校却不愁生源。而今年入读香港高校的新生普遍是95后。
- 首批“95后”大学生开始入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