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专家观点汇总

所属专题:高考专业选择  来源:    要点:高考志愿填报  
编辑点评: 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考生和家长为填报志愿一事费神。如何选择合适的高校和专业,下文各位专家给出的建议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大学校长、高校招办主任、社会人力资源专家等,都走进直播现场,为考生填志愿选专业出谋划策,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高招格局维持不变

刘玉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今年高考政策相比于去年基本不变,考生关心的加分项目等都与往年相同,教育部制定的加分新方案要从明年开始实施。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高考时,考生必须用黑色水笔或钢笔答题。

5月填报本科志愿、7月填报高职(专科)志愿的格局仍然不变。

考前志愿填报时间定于5月14日~19日进行。高考定于6月7日、8日两天,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8日上午考“+1”科目,下午考外语。其中7日是工作日,交通可能会拥堵,考生要提早出行。

填报志愿量力而为

刘玉祥:5月志愿填报表中的提前批次或艺术类专业,因为采用志愿优先的投档方式,所以第一志愿起到了主要作用。建议考生填一志愿时,着重考虑与自己的实力接近的学校,不要填得太高。

每一所院校中都有“愿否调剂”选项,如考生对专业不是特别敏感,要慎填“全部不愿意调剂”选项。考生被院校退档一般有几个原因,一是“超低空飞行”,即考分压着高校的投档线,但这一情况被退档的概率不高,因为多数本市院校都承诺“进档不退”;二是不愿意专业调剂,就有了风险。

建议考生填“平行志愿”时,用“冲稳保”拉开院校层次。有些考生觉得院校报得低,分数浪费,其实公布的投档线几乎是院校的最低录取分,热门专业的分数往往比投档线高很多,并不浪费。

黄琦(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常务副主任):

考生填专业时,要注意专业报考条件。如身体条件、英语单科成绩、外语口试等信息,在招生章程、高考指南、《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都有相关说明,希望考生志愿填报前一定要看仔细。

考场规则必须重申,手机千万不能带入考场,考前老师和家长要再三检查。去年高考,有人手机响起,其实是一条广告短信,但也依照规定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大类招生尊重学生选择

叶红(上海大学招办副主任):

今年上海大学计划招生5500人,比去年减少600人,其中在本市招生计划为2050人,包括“一本”的1480名,以及艺术生、自主招生、保送生。今年开始,上大不再招收高职(专科)专业。

上大大类招生从2011年开始,去年6月,学生首次进行专业分流。分流前,我们开设专业信息平台,罗列上大每一个专业的主要课程、就业情况,方便学生根据意愿选专业,分流时,学生将喜欢的专业从头填到尾,最后学校以平行志愿的方式,计算每个学生的专业分流成绩,每个专业的计划数,然后分配名额,公平公正。

曹伟元(上海理工大学招办主任):

上海理工大学今年本科计划招生4080人,上海为1110人。其中理科一本710人,文科一本270人。艺术类130人。

上理工实行大类招生多年,我们将专业整合成六大专业平台,便于学生接受通识教育,学生在一、二年级时课程模块相近,到了第4学期再进行专业分流。专业之间的模块化设计,让转专业变得更容易,文换理、理换文在上理工也有可能实行,理论上,大三升大四时期,学生还有转专业的机会。

孙海鸣(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

更名后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更具有多科性,有助于学科规模发展,也更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既有“一本”专业,也有“二本”专业,之所以有“一本”“二本”之分,是因为一些专业的历史以及政策规则所确定的,但在教学中,两者并无差别。

专业“冷”“热”并非绝对

许涛(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

专业的“冷”与“热”,只是一种市场表现。热门专业有两个表征,报考人数多,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多。但热门专业未必就业情况良好,恰恰是一些冷门,如本市的数控加工技术等机电类专业,就业前景好,薪酬非常高。应该说,专业不存在绝对的冷与热,选专业更应看两点,是否符合个人发展方向,是否符合社会产业发展需求。考生不妨根据上海的产业需求,看看哪些专业未来前景上佳,依此来选择专业。

预警专业也能填报

许涛:今年有15个本科专业被预警,原因有几方面,或高校举办重复率高;或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少;或征求志愿时的人数多;或从产业提供信息来看四年后就业前景不是特别明朗。

预警专业是教育部门希望提高这些专业的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同时告诉大家,这些专业在结构上趋于饱和,但并非不能填报,只要高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同样可以报考。

专业选择须看性格

朱诗勃(中智人力资源专家):

就业时,企业更关注你的性格、能力是否匹配于岗位,并非一味看学历。不少企业在入职面试中加了心理测试。因为很多岗位与心理匹配程度很高。比如会计要人稳重、严谨、关注细节;销售要人外向、善于沟通、有说服能力。就业时如只关注薪资、环境,将来发展可能受限。考生与其拘泥于专业冷热,不如在填报志愿多了解专业到底学什么。

终身学习不断充实

张民选(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现代社会,劳动工种变化迅速。因此大学已经不够,人必须通过终身学习,以不断满足专业变化而衍生的新要求。一个人,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也要随着社会变化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尝试,知道自己兴趣所在,通过学习了解未来面临的种种可能。

>>点击查看高考专业选择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