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约:突出学科特长减少笔试科目
华约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组成。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清华在今年的自主选拔中将招生对象明确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同时,将笔试科目确定为两门,更突出对学生学科特长基础的考查,并在复试中更加突出对学生的专业评价,力求有效地对学科特长人才实现“精确制导”。
“为了更好地在自主选拔中实现清华大学不同学科、专业对人才培养不同需求,使‘具有学科特长和专业培养潜力’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科学评价,学校从2011年开始,在自主选拔复试中面向10个学科开展了学科/专业面试,2012年又增加到15个。两年来,包括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化学系系主任张希院士等清华大学的著名专家、教授都亲临面试现场与考生面对面,对考生进行素质测试与评价。”这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清华大学基于自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和标准,总结出了一套注重考察考生在高中阶段平时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表现,再结合面试表现等多方面对考生做出综合认定的评价体系,将成为打破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构建高校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一步。
在自主选拔中,清华大学对农村、贫困和偏远地区的考生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清华大学专门为在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学生推出了“自强计划”。“自强计划”专门面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进行选才,采用中学推荐与专家组审核的方式确定初选名单。入选“自强计划”的考生在自主选拔的笔试和面试中均单独划定分数线。“去年全国有29位考生借助‘自强计划’最终得以进入清华就学。清华大学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寒门学子点亮一盏希望之灯,激励他们秉承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精神,努力学习,成才报国。”这位负责人说。
京都联盟:侧重逻辑思维让专业匹配学科特长
京都联盟由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首都高校组成。
谈到自主招生政策,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在报考条件方面,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进一步细化了与学科门类或领域相适应的申请报名条件,学科要求和考生的学科特长结合更加紧密。学校把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专业分成了‘理工类、社科语言类、经管类’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又都设定了相应的报考条件。‘理工类’侧重选拔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的考生;‘社科语言类’侧重选拔阅读写作和沟通表达能力比较强的考生;‘经管类’则侧重选拔逻辑思维、数学运算和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强的考生。这些报考条件注重对考生进行整体全面的考查,不以考生高中阶段课程的考试成绩为条件。”这位负责人说。
据悉,北京科技大学根据考生认定专业确定其考试内容:数学或语文选一门,再加上能力测试。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知识的运用、知识面宽度、逻辑思维以及推理等能力。面试由学校各二级学院负责组织安排,考生根据自己的认定专业参加对应学院的面试。在面试中,考官随机抽取面试考场,所有考生也随机抽取面试考场和面试顺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面试的公平和公正。学校笔试和面试安排在同一天,考生一天即可全部考完,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从材料初审到笔试、面试,程序严密,责任到人。最大程度地保证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我们未来还将进一步严格程序,给每个考生公平的考试环境,让优秀人才更多地冒出来。”这位负责人最后说。
无论是北约、华约、卓越还是京都联盟,所有自主招生的负责人都认同一点:“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核心是打破分数——无论是高考分数,还是联考分数,抑或是其他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桎梏,任何考试的成绩都应当只是参考依据,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而不是仅以考试成绩为基础进行录取,才能打破‘唯分数论’的窠臼,改变人才培养千校一面的现状。”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回望十年:高校自主招生发展道路何去何从
今年是我国试水高校自主招生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第十年。回望这十年,我们发现高校招生路子越来越活、渠道越来越多、平台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