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我校创建于1949年,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1950年改称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正式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
整体实力。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军队3所设置研究生院的单位之一,是全国11所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是36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我军唯一的外军医学留学生培训基地。
体制编制。机关设四部一院(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和研究生院),下辖一部(基础部)、六系(海军医学系、药学系、卫生勤务学系、护理系、中医系、外训系)、研究生管理大队、3所附属医院、5个干休所。
人才培养。学校的主要培训层次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任职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开设长学制医学教育(七、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海军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药学(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四年制)、生物技术(四年制)、中医学(五年制)等9个专业。校党委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稳步推进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建设。“十五”以来,共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先后有10篇研究生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科水平。实施了“1272”学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药学),二、三级学科26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航海医学、军事生物工程和野战内科学),总后“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军队卫生勤务学和野战护理学),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三级学科6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三级学科78个;学位授权学科涉及医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7大门类,基本覆盖学校现有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95.7%。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分子神经生物学。拥有全军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免疫与基因治疗实验室、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和药物化学实验室被评为全军“重中之重”重点建设实验室。
师资队伍。实施了“5511”人才建设工程,全面推行科室主任聘任制。科技干部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名(中科院院士:吴孟超、陈宜张,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王红阳),“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名(曹雪涛、王红阳、夏照帆、何成)、“973”首席科学家3名(曹雪涛、郭亚军、潘卫庆),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和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奖4人(吴孟超、廖万清、曹雪涛、李兆申),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戚中田、朱明学、张宝仁、廖万清、贾连顺、侯春林)、“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曹雪涛、戚中田、何成、夏照帆、杨甲梅)、“中国青年科技奖”5名(曹雪涛、何成、章卫平、蒋春雷、张卫东)、总后“三星”人才41名、一代名师和伯乐奖22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9名。博士生导师184名,硕士生导师414名。
科技创新。学校积极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研究和联合攻关,着力活跃学术氛围,促进了科研规模、水平、效益的持续发展。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课题653项,经费2.1亿多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70项,重点、重大项目6项。共获军队级(含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共196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6项,军队医疗成果二、三等奖70项。
医院建设。学校附属长海、长征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以“救死扶伤,服务军民”为宗旨,坚持科技兴院、质量建院、从严治院、勤俭办院,医院整体建设水平在军内外领先,目前,共展开床位3500余张,年收治病人6万多人次,年门急诊量达200多万人次。在医疗特色上,肝胆外科、胸心外科、烧伤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传统特色更加鲜明,并在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术,前列腺疾病微创治疗术,以及胰腺疾病、血管病、血液病、真菌病诊治技术等方面形成新的特色。目前,三所附属医院共有10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0个全军医学专科(专病)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4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三所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长海医院荣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长征医院在全军开展的优质服务竞赛中连续三届荣获“白求恩杯”,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已发展成为国家军队知名的专科医院。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上海高校院校库: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1950年改称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正式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