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所属专题:高二语文教案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二语文教案  
编辑点评: 虽然不十分要求学写文言文,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无意会有很大的裨益。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古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教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
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两篇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             谬其传        无物以相             深父
瑰丽        窈然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1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 ) 记游洞经过
(3 )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 )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 )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                          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给……命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大概,可能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7.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其:自己;极:尽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舍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  便舍船,从口入
D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  退避三舍
2.余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游刃有余
D  其余,则熙熙而乐
3.穷
A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  复前行,欲穷其林
4.然
A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  奚以知其然也
D  吴广以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四)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
1.褒禅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3.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教学后记: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           2、 小结本文         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                     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                    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                    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  于是余有叹焉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C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其熟能讥只乎
D  其真不知马也
E  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  莫名其妙
E  不名一文
F  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4.《临川先生文集》
5.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六)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讨论)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
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        2、 完成《高考神梯》
 

>>点击查看高二语文教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5高二语文教案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