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的语言感受力是不错的。压缩后抒情的意味淡了,给人想象的空间小了。
生:我的理解,“无边”境界就阔大多了,“不尽”无始无终。
生:其实压缩也有道理的。落木纷纷,可知是深秋,叶本无声,而“萧萧”有声,其境界阔大可知了。“滚滚”而来的江水,是多么地一泻千里而不可阻挡啊!里面已经暗含了“不尽”的意思了。
生:虽然在意思上可以压缩,在情味却不能压缩。压缩前那种摇荡情性的味道是很浓厚的。
师:品词玩味的功夫就在这里。说得不错。三、四句从大处着眼。“无边”,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其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而意境深远,而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壮啊!
师:我们再来看第五六句。这两句重写什么?
生:好像是写很深的悲哀。
师:不错。试问有多少重悲哀?
(生思索。)
生:秋天是悲哀的。
生:他乡作客是可悲的,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
生:经常作客更可悲,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
生: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况且,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
师:你是联系了下句来理解的,是不是?
生:是的。
师:我们可以小结一下有多少重悲哀了。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诗的“深沉蕴藉”。
生:老师,你说“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诗中哪里体现这一点?
师:(觉得有价值的发现来了,感觉诗句还有重新梳理的必要)问得好。有哪位同学来帮这个忙?
生:我觉得还要回到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感觉这里面有一种不依人的东西在。
师:有怎样一种不依人的东西在?
生:伤秋,我听我爸爸讲,里面都隐含着文人失意的意思。
师:你爸爸不简单,你也不简单啊。(笑)“悲秋”实际上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一个说不完的主题。都含着文人失意的内容,究其原因,都在于古人有一种建功立业的抱负在。《左传》里有“三不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的说法。我们这里要探讨一下,杜甫的建功立业的问题。
师:我们还是回到颔联来。哪位说说?
生:秋天,往往暗示着人生的秋天的意思。“无边落木萧萧下”,诗人是孤独的,有着无边的孤独。秋天的到来,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诗人是无奈的。而秋的到来是如此的猛烈,不能不撞击着诗人的脆弱的心灵。
师:你的理解很精微。那么,“不尽长江滚滚来”该作何理解?
生:我觉得刚才XX同学所说的“撞击”一词用得好。我想,江水如时间,在诗人看来也是无法阻挡的,也是无奈的。我还觉得这里,长江如历史,滚滚而来,在逼问诗人。面对历史,我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我究竟做了什么?不能不让诗人在内心里审问。
师:确实,在自然面前,尤其是伟大的自然面前,诗人是悲怆的,无奈的,渺小的,可悲的。所以诗人不能不审问自己,所以这九重悲哀就显得格外的沉重了。应该说,诗人是问心无愧的,却又是无奈的,功业在哪里呢?而眼下连自身都不保了,何论其余呢?所以,我们看末联,“艰难苦恨”,应该包含了多少时代与人生的悲辛了。
生:我读这里,感到了诗人在此时的情态动作怎样的了,“艰难苦恨繁霜鬓”是感伤,国破家亡,接下来当是“借酒消愁”,可是,诗人又因“潦倒新停浊酒杯”而只能与仰天长叹了!
师:(觉得可以借诗人的形象问题来“整体品味作品”)那么,诗人形象你能够描画一下吗?
生:一个满头白法、满脸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诗人。
生:颤颤地站在深秋的季节,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
师:是啊。“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忘”?
(幻灯:杜甫的肖像。)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幅杜甫的肖像,请大家来描述一下。
生:第一幅很儒者的形象,第四幅应该是年轻的时候的情形。其他的都是艰难困境中的形象。
生:年轻的杜甫儒雅,有抱负,很坚定,很执者。老境的杜甫饱经风霜,神情凄凉。第三幅仿佛是在控诉,发出悲愤的声音。
生:我觉得第五六幅是一样的,别有深意,特能显示老境的杜甫的孤独无助和老态龙钟的味道。
生:我觉得第二幅最能体现《登高》的意思。一个风中舞者的形象,一个焦灼的忧国忧民的形象。红色的,旋动的背景增加了诗人的痛苦的时代乱象。我觉得它好。
师:你们这些发言都很好,如果要选一幅作为本诗的写照,大家觉得哪一幅比较好?
(生思考、交流。)
生:第二幅。
生:第五幅。
生:第六幅。
……
师:我也难以选择,确实,第二幅,第五六幅都能够体现本诗的主题。但我比较倾向于第二幅。这个风中的形象太富有诗意了。
(这个设计环节让学生个谈感受、欣赏名句。是使学生从粗放阅读到细致阅读,符合读书的规律。“名句欣赏”是进入作品的细部,就很多丰富的细节来让学生谈谈认识与感受,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理解作品,深化诗旨
师:关于这首诗的整体理解,有这样的一段话,请看屏幕──
幻灯:
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师: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生:“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没问题,但我对“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则保留看法。
师:那你的看法是──
生:我觉得有悲愤是真,但“颓唐”也不能避免。
师:何以见得?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最能说明问题。
生:我不同意。评杜诗历来都是“沉郁顿挫说”,不能说是妄说。这要联系杜甫的人生经历,他的诗写了很多他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我想,这所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他个人的感受。其实他个人的感受就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见证。
师:你们两人都说得好。有人就持“颓唐说”,当然更多的是“沉郁顿挫说”。对于诗歌的理解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我想,在课堂上可能难以将问题辨析清楚的。所谓功夫还是要多课外去修炼的。这就算留给你们课外的思考题了。不过,做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杜诗的“家国身世”的感慨;二是要联系杜甫其他的诗歌来证明杜诗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三是可以联系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说明这一类作家创作的共同特征,比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四是从中国诗歌所呈现出的抒情性和道德审美性的倾向性去认识;五是联系文中名句分析。
其次,给大家发一则我写的材料,名曰“想象的空间”。这一部分为创造性理解,重点是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艰难苦恨”的创造性理解。
材料:
杜诗《登高》解读
吴礼明
一个人流落他乡,如果他常年飘零,那样的心绪肯定是非常难受的。而他如果他又体弱多病,那悲凉的意绪肯定是很浓的。在一个讲究平和安定、重土安迁的中国,如果到了晚年仍颠沛流离,那情形自是凄不可言。而如果他连一个可倾诉的人都没有,那么,其荒凉、孤独的心境又似霜天雪霰,冰寒不堪。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苦呢?且先不要这样问,我们再看看他如霜的两鬓,失意颓唐得连心爱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意绪,就会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内心百结不解,忧虑如焚。
那么是什么让他弄成这个样子的?且先也不要这样问,让我们再看看他的目见耳闻吧。
他心事重重,登上高处,想一抖而轻松一回,哪知疾风射眸,老泪涟涟,又禁不住青猿悲啼于山林之间,更不忍视于急风中盘旋不下的忧心之鸟。唉,他叹息一回,还是看看别的吧。然而不忍见而所见自排空而来,又似翻江倒海,山坼地裂般。在他面前,那细窣无声的落叶此时如雄壮的野马沸腾于猎猎的战原之上,无边无际,萧萧訇轰,好惊心动魄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又如另一支雄狮猛虎的战团,滚滚而来,势不可当,逼视压人,让人毫无退缩之地。那么,他的灵魂都震动了。
是的,青猿悲啼如那舞台上的主唱,秋鸟飞旋似那台上的舞者,而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就是那庞大的交响乐奏。
这时你感到的就是声声嘶啼和那躁动的急舞与那粗重悲壮的震撼之音!!
这不是一个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号哭吐,因为这是“无边”与“不尽”的铺天盖地的震慑与悲怆。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痛,一个伟大民族沉沦的悲痛。时间仿佛已煎熬了上百年,也仿佛万里一片都是苦难。
这是哪个民族的不幸?
哪个民族有这样的不幸?
这只能是伟大的唐朝的不幸!
是的,一个伟大的唐朝的被群鬼所害,大厦正在崩塌,正在轰毁,那钢骨折断之声如天崩地裂!
再回头看看,那漂泊,多病,孤独,颓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着。他目击,他亲临,他逃亡,但千里万里都只共演奏着一样的悲剧,他又彷徨于无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静在悲怆之中,那忘忧物已是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了。
这是一个一千多年前的人的苦痛,我们今人读之,仍震撼于那个时代的巨变和那种巨变在人们心灵里产生的巨痛。
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壮的记录,一个需要认真反思与变革的记录,一个后世欲登上辉煌颠峰时代的人们不可不读的警示记录!
-
古文高辨识度词汇汇总(完整版)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汇,上镜率颇高,却往往并不是文章的关键知识点,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在它们的干扰之下,阅读释义的思路就很容易跑偏。其实,这些词都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只要了解清楚,以后无论在哪篇文章中遇到它,都能第一时间理解其含义。
- 他是胡歌的弟弟,是沙瑞金的儿子,更是爸妈的教育模板!
- 『向古人求知』班昭
- 『向古人求知』班婕妤
-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