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一直是困绕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上好一首诗呢?以往的经验多是词语解释,但诗歌又岂是能解释的?而《本事诗》中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敷衍成一个故事,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解释的方式。克莱夫·贝尔说:“感受力很强的人……对于伟大东方艺术品中有意味的形式,不假思索的作出反映,而对那些被……津津乐道的遗闻琐事和艺术的社会批评无动于衷。”(《有意味的形式》)要做感受力很强的人,我们须领悟作品的真正内涵与意味,以同作品被赋予的外在相区别开来。
我研究了一些上诗歌似乎很成功的课例,都以故事开头,这固然有其“情感”上的优势,但开掘诗歌的境界却很有限,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不过是变相的词语解释,还谈不上对诗歌的个性阅读与深刻理解。同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由于消解了政治的束缚力,语文教学变得自由通脱了,但语文思想的“真空”仍然存在着。特别是高中阶段人文意识的匮乏更成为制约学生素质的“瓶颈”。所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诗教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诗教其实是有关于人的思想与灵魂的教育,是有关对学生的思想的启悟与开掘。
关于人文意识,我甚至不止一次地在课堂上说:“现在,我们不仅需要一种继接中华优良传统的复兴意识,我们还要一种普适的全球伦理理念。”“我们应当在这一课里学到一种远大的目光与宏大的视野,和一种洞察万物运动本质的思索能力。中国现在缺乏的是一种大国的意识,一种临机的恢弘的气度!我们希望这些意识能在你们的身上被不断地培育出来。”所以,在这一节课上,我进行了从“9.11”到“安史之乱”的历史回顾和两个环节的“研读”以增加学生的思想含量,并美其名曰“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于是,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这个名目下可以简括地谈三点:
1、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律美。
2、把握诗歌意象,仔细品味诗歌意境
3、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
(打开投影:从“9.11”到“安史之乱”。)
师:同学们,听这哀伤的音乐,会引起我们多少往事的痛苦的回忆啊。就在这个世纪初,在我们的大洋彼岸,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生:(描述略。)
(幻灯:美国“9.11”。)
师: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画面(美国“9.11”的电视画面)了,我想我们应该有很多话要说的。是不是?
生:太可怕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人类的劫难就在眼前发生的。
生:我看到多少无辜的死难者。
生:恐怖主义实在是太可怕了。
生:又有多少这样的悲剧时时发生啊。
生:灾难也有可能降临到我们的头上的。
……
师:是的。其实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对于这次的全球性的灾难不能无动于衷,有很多问题我们都必须思考。而对于我们来说,在1240年前,在中国的唐朝发生也一件山崩地裂的大事件──
生:(寻思)就是──“安史之乱”!
师:对。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生描述略。)
师:我想,我现在正与大家的心情一样,对于发生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故,内心充满着强烈的悲愤。回首往事,中华民族走过了多少艰辛与苦难的岁月啊。战争就是灾害与苦难。谈到战争,经历或未曾经历的人们,都明显地带着一种深切的苦创意识。那些有正义感的人们,一无例外,对于战争,或因战争引发的社会动乱,这些智者都表现出共同的道德倾向与文化认同──那就是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甚至,战争越残酷剧烈,则其人文情怀与文化关注就越强烈。”
(本节设计,提问学生关于美国“9.11”和中国的“安史之乱”,将两者相提并论有一个用意,即以美国比拟、遥想当年的唐朝的盛事与所遭受的灾难,要借助于这种对比与联系以形成学生对过去类似年代的一种较为深刻的认知,并帮助学生培养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敬重意识,从而确立一种正义感与责任感;同时,要引起学生对战争或灾难的较深的感知与思考,并隐含着对中国未来的某种思考与关注,从而体现爱国主义的教育。当然,对于下文也是一个关涉。而这样做,也是想为全课定下一个恢弘的基调。)
二、老杜知多少
师:如果说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场人类灾难与浩劫,对我们来说多少有些陌生感的话,那么,通过一人,通过他的感受,可以使我们感受得更深刻而深沉些。他,就是我们要说的杜甫老人。
(幻灯:杜甫像。)
师:(“温故”提问,“知人”论诗,为新课学习作准备)说起这位老人,或者说他的诗句,我们总是有太多的话要说的。
生:有传诵千古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句我最感动。
生:我知道杜甫还写了《三别》、《三吏》、《兵车行》等等名篇……
师:还有,十载长安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和辛酸,“三年饥走荒山道”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那么,杜甫所写的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倾向?
生:对苦难的关注和感受。
生:写广大百姓之所感,写广大百姓之所受。
师:很好。是的,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的。杜甫时时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啊。现在我们看屏幕──
幻灯:
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杜诗中忧国忧民的主旋律。特别是“忠”“爱”精神,成为杜甫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杜甫的内心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
杜甫展示苦难的同时歌颂生活于苦难中的人们相濡以沫的深情,以呼唤人们的良知和启沃人们的良心。
早年的志向:“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十载长安的屈辱和辛酸,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后世称杜甫为“诗圣”,梁启超赞美为“情圣”。
三、华章感读,当堂成诵
师:现在我们就走进作品,读一读,去具体地感受作品所给予我们的。
(生自由读,并时或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应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整体感知要阅读、讨论与广泛的交流。在信息的交互中扩大和丰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在整体感知的阶段,不设置问题,还教学的自然状态,原生与无序的状态,以求得学生整体意识的建构。带问题感知,因其明显地使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不及其余的定向性,而不利于语感的培养。事实上,这种原生的整体感知阅读预示的是一种可能性,是在面与空间上的延展,因而是生动的、丰富的过程。)
师:好。我现在想听听大家给我读一读《登高》。
(生读。)
师:读得还算流畅,但本诗不能读得过平了。
(具体指导细节略。)
(生读。)
师:好。这一次读得很不错的。我们深入进了杜甫的世界,感受了他的悲怆和沉郁。有关本诗的阅读,请大家看屏幕──
幻灯:
阅读和欣赏诗歌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
要注意体会作品的构思和语言的妙处,理解深刻寓意;要反复吟诵,细细品味作品的情思和韵味。
《登高》于悲痛中渗透着杜甫伤时忧国的心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创造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朗诵,要适当运用手势、眼神、体态来表情达意。注意声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让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共鸣,做到声情并茂。
《登高》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炼沉着和节奏上的铿锵跌宕。
师:我现在给大家提供两种阅读方式,一种是普通的朗读,一种是我家乡的先辈给我的读法。(读法略。)
师:大家再体会读读,然后背诵。
(生读,并背诵。)
四、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师:杜甫于759年秋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到了秦州,又于这年冬天展转流浪到成都。不久,由于蜀中军阀混战,他不得不流浪到梓州。764年,正当他买舟东下,返回日益思念的洛阳时,他的好友严武被重任成都,杜甫立即赶回成都,筑草堂,这时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但是在765年春,严武突然去世,诗人又被迫东下,于766年春夏之交到达夔州。而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在夔州,山川雄壮,地势险要,高江急峡,古木苍茂,别有一番气象。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很多歌颂山川和遣兴书怀之作,以及咏叹名胜古迹的诗篇。应当说,在夔州的生活是可以惬意的。但是,诗人毕竟是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一切无不勾起他的回忆,引发他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登高》。
师:我们先看开首两句。这两句写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
生:风、猿、渚、鸟。
生:风、天、啸猿、渚、沙、飞鸟。
师:你的概括就全面多了。是写了六件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我想知道的是,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生:风急射眼,风中含悲。
生:“猿啸哀”点出了悲哀和凄凉。
师:“鸟飞回”怎么理解?
生:在风中盘旋飞舞。
师:很好。为什么要盘旋飞舞?
生:内心很急。
师:你这个“急”字用得好。
生:我觉得有杜诗里的另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意思。
师:可能是一句比较恬静的境界吧?
生:我以为是一个无边的孤独者的形象。
师:好。确实,理解到这一层不容易啊。其实这风中的一切皆“急”,一切皆“悲”,一切皆“孤独”。开首两句用工笔从细处着笔,意在强化诗人心中的意向。
生:老师的意思是这两句可以作“互文”理解。
师:是这样的。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三、四句。
生:我看到有人将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
师: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生:压缩后句子有些逼仄,好像有那么点古典的意味。
-
古文高辨识度词汇汇总(完整版)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汇,上镜率颇高,却往往并不是文章的关键知识点,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在它们的干扰之下,阅读释义的思路就很容易跑偏。其实,这些词都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只要了解清楚,以后无论在哪篇文章中遇到它,都能第一时间理解其含义。
- 他是胡歌的弟弟,是沙瑞金的儿子,更是爸妈的教育模板!
- 『向古人求知』班昭
- 『向古人求知』班婕妤
-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