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以诵读为先导,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借古抒怀,体会杜甫的思想感情。
3通过习作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新的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点拨----研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形容谁吗?(貂蝉、杨玉环、西施、王昭君),她们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确,她们很美,但美就给人带来好运吗?(不)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古红颜多薄命”,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去看一看那个被称为“落雁”的倾国倾城的女子。
二《咏怀古迹》简介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律咏史诗,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依次是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1)听配乐朗诵
(2)学生齐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
(3)学生单读------指出优缺点
2结合注释、感知诗歌。学生讲述王昭君的故事。
四赏析诗歌
1对于出塞的王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们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怨恨
同学们说这首诗充满了昭君的一种怨恨之情,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上的最尊贵的国母,又何来怨恨之说呢?她怨什么?你是送那些诗句看出来的?
明确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如何理解这几句诗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明确杜甫的这两句诗,由“一去”(离别)到“独留”(死去),用时间的跨度来展示昭君一生的悲剧命运;由“紫台”(汉朝)到“朔漠”(胡地),用空间的跨度来表明昭君远离祖国故乡的痛苦。“连”和“向”将时间空间加以连接,强化了悲剧性。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1).释“省识”“春风面”“环珮”。
“省识”:读者xǐng,作“辨识”解。这句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春风面”通感手法,写昭君颜容之美丽。
“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2).这两句连写,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看法?
正是因为元帝的昏庸,才造成了昭君魂魄空回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庸元帝的讽刺。
4杜甫仅仅是为写昭君而做此诗吗?
明确诗人是悲昭君以自悲。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5这里采用什么手法?
明确借古抒怀
6作者给昭君设置的出场背景是什么样的?
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
具体赏析“壑”:山谷,山沟。“赴”:奔向,投向。“荆门”:山名,位于湖北枝城市西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诗人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五拓展
21世纪的你们如果此时来到昭君故地,或是看到青冢,你有那些感慨或是感想呢?以“昭君,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话,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巩固
再次深情朗读诗歌
七作业背诵诗歌
-
古文高辨识度词汇汇总(完整版)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汇,上镜率颇高,却往往并不是文章的关键知识点,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在它们的干扰之下,阅读释义的思路就很容易跑偏。其实,这些词都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只要了解清楚,以后无论在哪篇文章中遇到它,都能第一时间理解其含义。
- 他是胡歌的弟弟,是沙瑞金的儿子,更是爸妈的教育模板!
- 『向古人求知』班昭
- 『向古人求知』班婕妤
-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