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节选自法国十七世纪思想家帕斯卡尔(1623—1662)的《思想录》(何兆武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1月,北京第1版),六则语段分别选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脆弱性”、“人的伟大与可悲”三章。
各自独立的语段,(据译者 何兆武先生的介绍,即便是《思想录》中章节的划分也是后人整理的结果)纯粹理性的沉思,古典而直觉的表述,像《论语》一样具有微言大义的言简意赅的语录体形式,以及我们对西方思想史的生疏,这些都给我们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障碍。而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字面意义的解说,那么连“失了位的国王”这样的概念,我们也无法解释清楚。为此,笔者在通读《思想录》的基础上,不揣浅陋地呈上自己的备课札记,以期抛砖引玉,并求得方家的指教。
既然注定无法达到“我注六经”的精准,那么笔者就不得不追求“六经注我”的通达,尽管其中有着“六经注我”时难免的主观。为了尽可能达到“通达”的目标,笔者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把帕斯卡尔放在西方思想史的语境中。“人权是一个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前提,以肯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概念。在思想渊源上,它直接来自人道主义伟大思潮。人道主义起源于古代人对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自己的本质以及人生意义和目的而进行的探索,发展完善于近代人追求幸福,追求个性发展,追求本质力量表现的运动流程之中。”(肖雪慧《人权概念的历史沿革》载《岳麓法学评论》2003年第四卷)这是理解帕斯卡尔的立足点或者说是起点。
第二,把课文的六则语段置于《思想录》的语境。译者何兆武先生在其《译序》中这样介绍《思想录》:“此书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之外,另辟蹊径:一方面它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现这一主导思想之下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界限,并以他所特有的那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即所谓‘帕斯卡尔方法’),从两极观念(他本人就是近代极限观念的奠基人)的对立入手,考察了所谓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理论问题。”这是我们走进课文的桥梁。
第三,把课文当作一个自足的文本。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必要寻找出六则语段内在的逻辑联系。
一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关于“人”的定义。它被清清楚楚地印在发行量以数千万计的《现代汉语词典》上。与《现代汉语词典》下定义的方式不同,帕斯卡尔的“人是思想的苇草”是个比喻。它是个精彩的比喻,它异常清晰、形象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判断。
如果没有思想,“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有了思想就不同了,“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在这个精彩的比喻中,帕斯卡尔尽管用了表示单数的“一根”,他仍然是要把“人”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宇宙中独立出来,独立为宇宙的“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尽管“人”与动物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尽管“人”只有不断地同动物作比较才能显示出特点,但帕斯卡尔还是要把“人”从动物中独立出来,直至把“人”从宇宙中独立出来,这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让我们感受到《现代汉语词典》表述中的深深的唯物主义的烙印:我们混迹于动物之中,只不过“高等”而已。从时间的序列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让人羞赧的。其实,只要坚持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就会发现,人之所以“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最合理的解释也就是人能思想吧,由此得出的结论当然就是:思想才是人的本质属性。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看出了帕斯卡尔的深刻、深邃了。“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个精彩的比喻,并不仅仅是要证明“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换句话说,表述“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判断并不是帕斯卡尔的最终目的,帕斯卡尔要的是这样的结论:“我们(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并由此提出要求,“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思想即是放弃自己的尊严,而剥夺他人的思想即是剥夺他人的尊严;也就是说高利率自己的思想和剥夺他人的思想,是有违人性的最不道德的事情,因而是反人性或反人类的。也许,正是建立在这样的“道德”底座上,美国的色情大亨拉里·弗林特才有可能毫无愧色地说:“今天我们要告诉世人,所谓的自由言论并不仅仅意味着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表达方式的自由,Sexy电影不过是自由表达的手段,它理应得到更自由的空间。”而“性”与道德的纠缠,在我们这个国度里至今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我族的传统文化中鲜有这种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追问,只是把人当作一个自然存在的物种。孔子以“未知生,焉知死?”回避了对人生归属的追问,也自然把人的本质属性问题回避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乍一看,似乎是要回答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之类的问题,其本意却是为了以“天”威吓皇权,而学说的内容也不过是天相与人事的简单类比。所以,我族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从宇宙中独立出来的“普遍的人性”,所以皇帝之能成为皇帝只能因为他是天子,汉高祖只能是他母亲与龙交合的结果。而我们在《思想录》上看到的是,面对像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伟人,帕斯卡尔也不会神化他。帕斯卡尔说:“如果他们比我们伟大的话,那乃是他们的头抬得更高,然而他们的脚还是和我们的脚一样低。”在《论消遣》一章中,帕斯卡尔则告诉我们,国王也一样地需要消遣,也一样有着快乐与愁苦。帝王与伟人也具有普遍的人性,在这样的理念下,“平等”概念的确立才成为可能。
当然,我们的历史上也不乏“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式的对人生的意义进行追问的思想者,但那正好证明了“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判断,证明了思想是人的本质属性。正好证明“思想”的普适性,中国人也不例外。
“尊严”与“道德”,尤其是“道德”这个词让我深思。在我们这个总是把“道德”挂在口头上,并时常以“不道德”斥责别人,甚至以“不道德”残害性命的国度里,说“不思想”就没有尊严,“不思想”则不道德,这样的话题是多么沉重。不过,平静之后,我还是寻找到一种适宜的表述。既然《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的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那么,我也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道德是有层次的,这里把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中的“道德”应该是最高层次的道德,而“为长者折枝”之类,大概是最低层次的道德。如果最高层次的道德已经丧失,也就是说,如果人们的自由思想被扼杀,那么最低层次的道德的意义也将会大为折损,至少必然地失去示范的意义。
-
高二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适时、恰当、精炼的讲解是学生顺利达标的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理清思维的桥梁。正因如此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材理解
-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作者介绍
-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原文
-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