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词单元,主要鉴赏宋词。唐诗宋词元曲一起组成了中国古典抒情文学的奇葩。鉴赏宋词对于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有着莫大的意义。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因此,我将重点介绍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特别注重介绍柳永的慢词及其世俗化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应“让学生了解课文设计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我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词人柳永及其慢词特点地位②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③、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①能挖掘和把握词的主要意象,能赏析意境②能理解词中铺叙白描、
融情于景、虚实点染等写作手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应做到以下方法与过程目标: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根据新大纲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心课表中要求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相统一这一维度,我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会珍惜的价值观;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对后来词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了解词人柳永及其慢词特点和地位②(由于学生鉴赏词作时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内在情思。)把握作品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词人情感。
难点:柳永慢词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等方面所运用的铺叙衍情发,融情于景法,点燃白描法,虚实结合法师本课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根据孔子“因材施教”的叫、学理念,老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方面的特点之后,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对学生情况进行相关说明。
我授课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开始收中国古诗词的熏陶,初中三年已经熟悉古诗词并且初步学会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是,由于这是第一次接触到柳永及其作品,要学好这篇词作,就必须对柳永及其作品进行详细讲解,才能深入了解柳词雅俗共赏的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学情、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雨霖铃》是一首关于离别的诗歌,在课前,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叔同的《送别》歌,并让同学们一起跟唱,营造一种哀伤凄美的离别氛围,导入新课。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2.提问点拨法:词作的解析重在抓关键的字词句,一领摄全篇。因此,我将利用提问点拨法设置相关问题,找到这篇词的线索,并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提问,加以点拨,加深理解。这一方法主要也能够与鉴赏环节。
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因此,我将设置自由鉴赏环节,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加以讨论鉴赏。
(二)学法: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诗词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潜心把玩,发挥学生自己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体会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体会情感。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诗词的鉴赏应该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为了把握诗词的深层意蕴,写作技巧等,还应一精度和粗读相结合,抓重点字词句,仔细揣摩、深入研究。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小课题研究: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创先一时,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后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词”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以此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真正的主动意识,成功意识和失败意识。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法: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在上课前我将播放李叔同的《送别》并让学生跟唱,导入新课。
(二)知词人、知背景——多媒体呈现法:了解柳永及其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对词人、词风有大致的形象。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多媒体ppt的形式直观的将柳永的生平、代表作品以及《雨霖铃》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呈现给学生,着重讲解柳词“俗”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三)解题(词牌名)——讲解法:词题作为词作的一部分承载了一定的信息量,对词题的解答能对词的内容,词的感情基调和词的体制有一定的了解。我将通过口述讲解词牌名的相关知识。
(四)正文鉴赏
1.整体感知——诵读法:为实现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这一目标要求,我将采用三读词作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词作。
①录音朗读,学生跟读——情读:主要是通过录音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对《雨霖铃》一词的感情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
②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音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词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从而体味本词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
③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意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思考、领悟诗歌大意。
2.细致鉴赏——点拨提问法、讨论法、意象分析法:在这一部分我将以意象分析为中心,深入分析重点的字,词,句;而融情于景,点染,白描,领字等写作手法和特殊用法的分析又将是重中之重。我将设置以下几个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诗歌进行细致的分析。
①这首词的主线是什么? 明确:伤离别
②词人围绕“伤离别”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
这两个问题相对简单,只要仔细阅读便可回答。
③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内涵,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氛围或意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大量举例古代诗句来讲解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如:在讲“寒蝉”这一意象时,我将举例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和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寒蝉鸣我侧”来分析“寒蝉”所代表的“凄凉”这一内涵。
④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
此为自由鉴赏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让学生自由鉴赏句子,并归纳出先分析写作技巧,次找意象,再分析意象的组合所营造的氛围或意境,最后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即:“艺术手法+意象+意境+情感”的句子鉴赏模式,以利于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鉴赏技巧。
⑤刘熙载在《艺概》中谈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染之。点燃之间,不得有它语间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你认为这首词中黑油哪些句子用到了点染手法?
3.小结:
这一部分我将梳理全词的结构,既是结构的归纳和概括,又是对全词的总结。我将设置一个提问:请同学们梳理这篇词的结构,看看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伤离别”这一主题的。在这一部分,我将分析别前别时别后三个部分,并分析词作在章法上铺叙衍情法和虚实结合法的写作技巧。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此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中要加强学生的积累,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一教学目的。
2.课后利用网络小环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词”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巩固和补充,有利于扩展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词的鉴赏技巧,培养写作能力。
-
高二语文下册《雨霖铃》课文朗读
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本文是其《雨霖铃》的课文朗读供大家参考。
- 高二语文下册《雨霖铃》图片素材
- 高二语文下册《雨霖铃》原文
- 高二语文下册《雨霖铃》教学实录
- 高二语文下册《雨霖铃》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