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简答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三政治复习  
编辑点评: 就是简答题所考查的知识都是课本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是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应懂得“为什么”,能进行解释、说明;较多地采用引文和材料,联系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荷兰人民从13世纪起就进行围海造陆、与海争地的活动,取得的成就为世人所称颂。目前荷兰有1/5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现在荷兰人发觉,人为操纵海洋与大地的变迁,在许多方面得不偿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恶化。为此荷兰政府曾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大自然计划”,把人们辛辛苦苦得来的低地、农田再还原成海洋、湖泊和沼泽,开始偿还10多个世纪的自然债。

问题:荷兰从“围海造陆”到“野心勃勃的大自然计划”,带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2005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相继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用所学的经济常识简要说明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

3、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题型四 辨析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

辨析式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正误混杂,尽管是简答题,但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侧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解题对策

对策一: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的错误的。

对策二:回归教材,确定答题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从中“折射”出理论依据,即课本中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这些观点有联系。

对策三: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对每层意思逐一进行分析,对的讲理由,错的讲原因,“理由”与“原因”的分析都要做到事理交融,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切忌离开题中观点去阐述理论,也要避免离开理论分析观点。

1、有人认为: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

2、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境内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时有传播,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为此,有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有人建议限制互联网的发展,取缔网吧等经营场所。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3、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人对上述做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既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房地产投资规模价格涨跌就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不应该干预。为什么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题型五 认识类简答题

题型特点

认识类简答题是指由题目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类题目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定的情景材料,然后依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设问,设问一般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或“如何评价……”等,要求学生判断所给材料观点的正误,分析原因,提出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解题对策

对策一:两点式分析法。即分析材料时,要全面地看问题,即要看到问题相同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不同的一面。

对策二:三段式答题法。即按照“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阐述道理)——怎么办(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是什么——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这件事的依据(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必要性(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等;怎么办——公民、企业、国家等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的认识类简答题都要按部就班地回答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背景材料,来确定究竟需要回答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2005年7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上述材料作简要的分析。

2、“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人才及其他经济资源很难流入中西部地区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问题:应如何看待区域协调发展?

题型六 归纳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

归纳式简答题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同一方面的,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题目的设问要求回答材料体现(反映)了什么(哪些)观点、道理;要求探究其原因,推断问题“如何解决”或分析材料有什么意义、作出或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这类简答题是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能力的一种题型。

解题技巧

1、归纳式试题是由材料到观点,即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习过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的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归纳的前提和基础。

2、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每一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明确答题的方向。

3、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具体内容的对应性。在表述观点时要注意与材料相结合。有时候有些观点需要自己去综合概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是解题的关键。

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如果一辆轿车的销售价为10万元人民币,年均保险费为3000万,年均维修费3000元,其他相关的服务费年均4000元,10年以后,一辆轿车的使用费用就可能超过其原售价,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带来无限商机,一些与轿车消费相关的行业正在兴起。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近些年由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

3、当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面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后来,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最新2024高三政治复习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