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政策修改 高考指挥棒能否降温奥赛(图)

所属专题:2014年高考考后特别策划  来源:    要点:高考改革  
编辑点评: 2014年高考加分政策全面“瘦身”,而奥数首当其冲;教育专家称,此举将奥赛回归本源,与功利性彻底脱钩,但目前奥赛玉报名依然火热。

现状速递

中小学生奥数学习依然火爆,脱钩需进一步下延

多年的奥赛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学生学奥数为了升入好初中,中生学奥数为了升入好高中,高中生学奥数为了保送好大学。眼下,奥赛加分政策虽已取消,但奥赛作为评价标杆的功能却并未消失。有些学校“小升初”希望选择出众的生源,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数学成绩来检测。不少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也会给很多奥赛金牌选手开出“直接通行证”。由于不少家长和学生坚信心仪院校的自招考试难度介于中考与奥赛之间,还有很多人把“奥数题”和数学考试中的“压轴题”混为一谈,为了解决“压轴题”,为了“更上层楼”,就要学奥数。新政出台反而让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内心更为矛盾,这种矛盾在中小学生家长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台盟通益培训中心主任张仁焰说,粗略统计如今市面上小学阶段的数学竞赛约有16个,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奥数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但对这些家长而言,学习奥数其实并不是一个长期的打算或规划,而是“功利性”地希望能通过奥数班的“再加工”,获得一张对自己孩子今后升学有份量的竞赛证书。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不落人下风,为他报读多个培训班,搞得孩子和自己身心俱疲,其实并没有得到多大的用处。而且多数家长让孩子学奥数并不是让他们享受解题的过程,而是督促他们通过参加一场场的竞赛来获得证书,得到名牌初中面谈机会的“敲门砖”。这样一来在孩子心目中,学习奥数的终极目的自然就变成了应付升学的考试。不少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家长就自然而然地叫停了奥数的培训。

有些家长对奥数也有些“偏见”,认为奥数的题目就是求难,但其实比起难度,奥数的题目更强调“活”,难度并非遥不可及。张仁焰解释说,一般而言,“小升初”的数学竞赛重“数的推理”,出题者在注重基础上,进行适当拔高,强调“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对那些“小升初”的孩子来说,家长不要一味在“难”上下功夫。

格致初级中学资深数学教师徐天兵认为,奥赛热已久,“群众基础”牢固,确实非一朝一夕能改,至少从这两年来看,热度很难一下子减退。即使高中升大学的问题可以靠奥赛成绩与高考脱钩来解决,那么小学和初中的升学问题呢?对此,李建国表示,归根究底,奥赛光与高考脱钩还不够,还要继续“下延”,争取与小升初、中考脱钩。这就需要中学教育不要光看成绩,而是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可以效法美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变。通过笔试、口试、合作等方式,不仅看得分,还要看孩子的思维模式、合作能力,以期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有一个合适的判断。

数学教师

赞同新政导向,但不建议封杀奥赛

对于奥赛与高考加分脱钩的政策,大部分数学老师都十分赞同,认为这是及时纠正错误导向,将数学学习回归本源的一项措施,不但对于减少功利化竞赛有很大的裨益,更有利于高校招收到真正符合学校优势要求的学生。但是要注意的是,新政出台的目的绝非一味地将奥赛封杀。

徐天兵指出,奥数学的是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它对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开发大脑思维很有用。哪怕这只是针对一部分学生,但决不能否认了这批人的存在,这就相当于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我身边有些学生,他们对数学确实拥有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他们看到难题眼睛都会放光,甚至于有时候遇到什么难过的事,还会通过解题来排解内心的不快乐。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绝对不是负担,而是快乐的源泉。所以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徐天兵建议家长,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不妨让孩子去试着学学看,然后视情况决定还要不要继续学即可。要认清学奥数是个过程,而不是目标。能在奥赛上取得名次的学生毕竟只是千里挑一,家长只要能放平心态,不以获奖拿名次为目的,那么让孩子从小通过一定的奥数训练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肯定是有好处的。如果孩子能乐在其中,就让他继续学下去;如果孩子不肯读了,就尊重孩子的心意学会放弃。千万不要带有功利心,或者因为有一点未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心浮气躁,这样只会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奥数能让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考虑问题

张仁焰说,奥数的重要性很明显,能让孩子跳出常规的思维框架来考虑问题。比如一道数学题,一个不学习奥数的学生有可能只有一两种方法解答,但是一个奥数不错的学生也许能用四五种方法解,而且解题速度也大大提高。尽管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有了“捷径”,学生的解题效率得到了完美的提升。而从以往经验来看,数学好的学生,在科技、围棋、计算机等其他方面都掌握得不错。

具体而言,以下三类学生适合学习奥数:第一类,肯定是对学校的数学知识感觉到“吃不饱”的学生,如果连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点都有困难的话,那如何能再投入精力和时间学习难度相对更高的奥数呢?第二类,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等工作,主动动脑并且钻研数学问题,而不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做题的孩子。第三类,反应比较快,领悟力也较强,对数学敏感和敏锐,并且喜欢数学,享受做题的过程的孩子。

竞赛日渐转型,题目变化多端

而“转型”一词在如今的奥数竞赛中日益凸显,有些比赛强调思维、应用等综合能力,有些强调动手能力,在决赛阶段甚至要用到剪刀、胶水等,还有些比赛主观题的分值高过了客观题,由此可见死读奥数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市场”。从题目类型上分析,“变化多端”一词做了最好的诠释,多项含金量颇丰的竞赛不求题目的艰涩,而在灵活、改变上下了不少功夫,将3、5个不是很难的基础知识点串联成题,初看觉得有些难度,但是仔细分析其实知识点还是比较基础的,只是有些“搞脑子”而已。

11、12月起,各类竞赛的初赛将相继展开。对此,张仁焰支招,学生和家长在课后也要下功夫,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回家讲给家长听,如果小学生能大致讲出,那说明他自己已经消化并很好地吸收了。

>>点击查看2014年高考考后特别策划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改革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