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1)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编辑点评: 心得式读书笔记,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本文是文化苦旅的一篇心得式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文化苦旅·道士塔》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的侏儒.《文化苦旅·阳关雪》

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窗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淅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朦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文化苦旅·夜雨诗意》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沙漠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帐蓬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文化苦旅·莫高窟》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形文字,创造了简帛,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该迅速地催发出一个书籍的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文化苦旅·风雨天一阁》

最新2024文化苦旅读书笔记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