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语文考试的风格与特点

 来源:    要点:2015自主招生语文复习精讲  
编辑点评: 自主招生的大幕已经拉开,广大的考生希望能够在自主招生的考场上获得理想的成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各个方面的复习资料和自主招生语文考试的风格与特点的复习文章,大家快来看看吧。

自主招生的语文考试,从风格来说,可以分为北大、清华、复旦三种。至于其它高校,虽然语文试题也偶尔出现,但更多起到的则是点缀的作用,作文题某种意义上就是面试题的笔试版,其它的阅读题也并不具备多大的参考价值,更多的时候与高考题无异。有的高校甚至明确宣称:我们的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想想也是,对于那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谁出语文题实在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或者找一些高考难度的题凑数了事,或者直接把一些勉强能称之为“语言表达能力”的面试题目下放到笔试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题目出得也就那么回事,相比之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再具体到北大、清华和复旦三所高校,就文科试题命题而言,北看北大,南看复旦,北以北大为主,南以复旦为宗,基本上是不错的,而清华的位置则非常尴尬,在其自主命题的时候,每年的风格都大相径庭,呈现出一种动荡不定的状态。200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考试考查的内容是朱大可的文学批评:《关于文学和它的寄主的故事》,文后出了若干阅读题目,作文则是就此完成一篇读后感。联想到格非这位当年先锋派三位虎将之一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地位,这份所谓试卷的草率与仓促似乎不难理解。

到了2009年,清华大学一下子搞出了四篇现代文阅读,每篇阅读后面都有若干题目,作文则分为两部分:一道是对若干时尚名词的名词解释,一道则与阅读题目有关,说以上四篇文章全部出自一份报纸的一份版面,请你对此谈谈版面的设计、名称与构想。更邪门的是,在这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还出现了“中英文互译”这样的题目,中文则是《汉书·艺文志》这种文言文的选段,算是搞了一个不小的噱头。然而,“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其中的“小说家”在现代汉语当中都很难找到一个恰切的对应词,何况英文,可以说有些过分难为考生的因素,尤其是那些知道“小说家”本义的高素质考生。

最后,2010年,清华大学率先出招,搞出了五校联考,掀起了如今自主招生高校集团对抗的序幕,从那时开始,清华大学也就交出了自主招生的命题权给考试院,命题风格就越来越接近高考,题目形式也相对固定。先是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偏重于人文社科,一篇侧重于文学作品,难度与高考无异。随之而来的是诗歌鉴赏、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基本上也都是高考难度,所区别的地方无非是诗歌鉴赏的诗人诗作比较偏,文言翻译北京地区不考,仅此而已。如果说这时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还有什么特色的话,就是它的作文题一定是偏重时事评论类的。比如2010年考了“电击网瘾”,今天的自主招生夏令营考了“傍老族”,也就是说,对于当下热门时事的评论能力,代表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对考生素质要求的较高层次。但即便就是这么一点难能可贵的特色,在2011届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忧患意识”这个作文题目里也已经消褪得所剩无几。

而北大则不然,由于北大中文系强有力的支持,语文试题一直出得潇洒从容,天马行空,但也正是由于命题思路难以捉摸,不少考生认为对于自主招生的语文考试没有准备的必要,反而由此产生了轻视语文的负面效果。比如要求考生写偏旁部首相同的四字词语;要求考生写一个十字句子,每个字的声母都来自“zh ch sh r”;或者出上联写下联……这些题目的来源基本上都和一个叫孔庆东的人有关,这样的题目也被人戏称为“不着调题”。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北大语文自主招生试卷中,这类的题目基本上只占到10%左右的权重,大多数的题目还是值得考生认真准备的。

以2010年北大自主招生试卷为例:10分基础题,就是高考难度,只不过形式有些变化,但题目本身甚至可以用“简单”来形容;10分语言文字运用题,就是传统的“不着调题”,但在2010年,题目难度也明显降低;20分文言翻译,20分现代文阅读,40分作文,如果高考语文素养过关的话,答起来都不至于无从下笔。可以说,除了诗歌鉴赏偶尔缺席以外,北大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而且里面也包含着一些灵活性,总体水平要高于清华大学。

最后说说复旦。2011年复旦表面上和北京大学站到了一个队伍里,但是对于北方地区和江浙沪地区的考生依然分别对待,后者终究难逃复旦大学的千分测验。而到了2012自主招生,复旦果不其然彻底退出北约,重操旧业。二百道题,做对一道加五分,做错一道减二分,这种“客观题、倒扣分、大综合”的命题形式基本上已经尽人皆知。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外加一门计算机,光是这种大杂烩的命题形式就能把人考晕了,何况复旦大学的语文题要么就是像开心辞典,过于刁钻;要么就是闭门造车,拿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故弄玄虚。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复旦大学的语文题就是将北大的“不着调题”以客观题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轮番轰炸。也许相对于较为稳定的高考,自主招生语文考试还没有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对于“考能力”、“考知识”、“考素养”的终极目标不够明确,对于具体操作也缺乏较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但无论如何,像清华大学那样将难度下放到高考肯定不是办法,像复旦那样虚无缥缈也没什么意义,目前北京大学的风格应该说最为成熟,但依然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即便目前形成了“北约”和“华约”或者其它各种名目的联盟集团,其最终的题目呈现形式也一定会与其起初的源头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比如,在清华大学2010年组织联考之后,其命题就全权委托第三方机构考试院,但了解其之前的命题风格,对于准确清华大学自身的特色测试,包括清华大学的面试,肯定是有帮助的——对于自主招生这种产生时间并不很长、风格尚未成熟稳定的考试形式而言,如果能够对其命题历史加以综合把握,那么离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也就为时不远了。

最新20252015自主招生语文复习精讲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