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杯获奖文章《像布克哈特一样沉思》

所属专题:2015自主招生新生必读  来源:    要点:复旦博雅杯  
编辑点评: 今年复旦大学博雅杯人文学科体验营首次增加了封闭式写作考核,下文为博雅杯的获奖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像布克哈特一样沉思》

作者:张紫薇,毕业于东北育才学校,现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布克哈特痛心于优秀的文化被不假思索地遗弃,痛心于国家假借民主攫取更多的权力和发动更多无耻的战争,痛心于-

这个透着绝望的时代使自由与创造力被侵蚀殆尽,痛心于自己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似乎走到尽头的欧洲。他沉思,他探索,他传授,他总结,然后他发现了历史的本质是充满危机的事件的综合体,也发现了人们在永恒的变化中保持独立的唯一方法。

危机、创造和一个历史学家的责任感构成了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他如同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一样,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却“上下而求索”。

生活在一个巨大危机的前兆中,使危机成为布克哈特思考的出发点和他历史观中的历史原动力。通过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危机是历史重新洗牌的过程。历史中那些由于长期压制而产生的弹力,积蓄却无法爆发,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反作用力愈积愈大,大到最后只能通过一场颠覆一切的巨大变革来释放。而那种大到甚至可以毁灭人类一切文明的力量一旦释放出来,世界就会如同在经历一场大地震。动荡,蜕变会笼罩着社会,同时安定与和平会在这一段时期内无影无踪。而这个历史阶段就是历史中的危机。

无疑,布克哈特所处时代中的许多因素都隐含着危机产生的苗头。他敏锐地觉察出了这些越来越清晰的征兆,因此尽其所能地找寻解决方法。第一步即是找出催发危机的因素。布克哈特借鉴和发展了兰克的思想,通过长期研究,他认为国家、宗教和文化是促使历史发展和危机产生的三大潜能。它们本身可能也是由一场大的危机促成的,但自产生以后,它们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它们之间此消彼长,彼此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而且使各个阶段打破和平的危机不尽相同。到了这个时代,布克哈特认为,这个时代的危机极有可能是由集权的加强产生的。19世纪,民族国家建立,国家以民主为借口拥有了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巨大权力。同时科学的发展使宗教的立场越来越弱,失去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作用,日益与国家勾结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而文化则成了这个狂热年代的牺牲品。国家的形式向统一集权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流行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扼杀了发展新文化的可能性。利益使人们陷入了短视的泥沼,文化中可传承的部分被极端的时代主流日益侵蚀挤压。当时的现实是国家和他的公民在利益的诱惑下越来越贪婪,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越来越成为没人在意的空壳子,舆论越来越倾向于大规模战争,世界愈发地像一个只差点燃引线的火药桶。危机一触即发。

简评:瑞士历史学家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概貌。他是尼采的老师,尼采称之为 “有智慧的学者”。然而布克哈特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历史往往是“今不如昔”的。现在的艺术家精神受到了压抑规范,缺乏发展需要的是自由。他预见,这个世界充满了危机。这位年轻的读者,显然对布氏的思想有相当的了解。文章虽短,却容量很大。没有对读物的深入研读和沉思,是很难想象能写出这样大气的文章的。看来,要在“博雅杯“中取胜,没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没有相当的积淀,是很难出线的。

>>点击查看2015自主招生新生必读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复旦博雅杯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