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原则
切忌本末倒置,不放弃课本
不少学生进入高三后会一头扎入各种习题中,把课本丢到一边,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学业还未完成就盲目做综合练习其实是揠苗助长的行为,只学了80%的知识却要做100%的考卷,效果一定不会好,成绩不理想还会影响学生的信心,很不恰当,因此建议大家还是踏踏实实根据课本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抓自己最薄弱的部分
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应制订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应在对自己的水平整体定位后,充分认识对各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英语的弱势是阅读还是完形填空、数学的弱势是立体几何题还是数形结合题等,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有效率的复习。学生千万不要畏惧困难而把薄弱点留到最后,留到最后的往往都是来不及的,弱势的部分只会更弱势,而高中学科知识点往往环环相扣,一个薄弱点会牵连到众多题型,也会影响到综合大题的解答。
正确理解考试的作用
经历过高三的学子都会对这一年里考试之频繁印象深刻:周考、月考、三次模拟考、毕业考、期中/期末考、联考等等,花样繁多。何林松老师提出,学生不要被这么多考试牵着鼻子走,模拟考也好、小测验也好,其实都只是一种评估手段,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水平,如果学生一切跟着考试走,每次大考小考都用劲准备,会打乱原有的复习节奏,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不如按照自己的复习节奏走,周考、月考顺其自然来得好。
制定计划篇
要制定的中,长期计划
短期:力争每个月改变一门功课的状态。比如把一门功课(C类课程)从成绩靠后变成成绩中等(B类课程)。要想把一科功课学精,一个月是很难的。但是提高到一定程度,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这样,考生看见努力的结果,也会更有干劲。
长期:考生的目标院校应该有一个计划。目前的目标院校是什么?最终希望进入的目标院校是什么?可以把这个学校的过去几年的录取分数拿来。比如,考生目前的考试成绩是450,考试总分是650分,按照100分计算,平均69分。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是580分,总分是750,按照100分计算,平均77分,也就是说你平均每科差8分。这个时候,能够达到77分的课程,算作合格课程,远远超过77分的课程,算作好的课程,低于77分的,算作需要努力的课程。这种计算不是十分科学的。但是比较简单,容易做。
要根据学校的课程表来定计划
每天在学校里,老师不会把六科功课都复习。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根据白天上课的内容定。一种方法是白天学什么,晚上就复习什么。还有一种办法是为了补一门功课,每天无论上什么课,都要花一些时间学习这门功课。也就是说,其他科目只要把作业做了,知识点复习了,就可以了;而这门功课则需要安排时间学习自己计划的内容。如果白天有大课,晚上可以考虑少复习一些(当然,作业还是应该尽量完成的)。同样,如果晚上某一门功课的作业很多,也可以少看,或不看这门功课。
要解决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计划之间的矛盾。
老师经常强调要跟着自己的步骤走,这个原则是正确的。原因是老师比任何人都清楚高考。现在学校也花时间研究每天给学生留多少作业合适。但是,每一科任课的老师并不清楚别的老师留了多少作业,有时就会出现今天作业多,明天作业少的情况。同时,由于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同,同一份作业,对于好学生来说,完成可能很轻松。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可以难以完成。对一个学生来说,有些科目的作业很容易完成,有些科目的作业要花费许多时间。如果每天晚上必须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结果可能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走了,但是,没有时间做自己计划的事情了。如果每天都在忙于完成学校的作业,学生已经没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难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更有效的学习了。
做作业前,花点时间想一想今天白天复习的知识点,作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学习知识点。如果可能,让学生讲给家长听。能讲出来,可能就是学会了。我每次做讲座的时候讲的内容都记得比较清楚,这也是经验之谈。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