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走进高中,对高中开设的地理课程还没有完全认识。主要表现在:
不适应高中地理转型
1, 不适应高中地理难度的增大。如:初中地理主要重视现象,学生知道结论就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相对于初中地理而言,高中地理则重视现象产生的原因,高中地理的趣味性下降,知识性增强。
2,不适应高中地理知识面拓展和知识向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其涉及的内容均有所拓展。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初中地理主要是国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而高中地理多侧重于人地关系的分析研究。
3,不适应高中地理以图为本、灵活的学习方法。初中地理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学生知道一些国家及所在区域的情况,便可取得较好的结果。高中地理的学习,则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原理,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
心理方面因素
1,高一学生角色的转变与适应。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学生在家的“轴心”(所有家人以他们为中心)地位到学校后彻底消失,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失落,自我感觉关注自己的人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学校老师相对较少,学生相对较多,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度有所下降。学生情感失落,内心孤独。学生自我封闭,性格取向扭曲,自以为是,听不得意见和建议。这种状况,很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在初中时,因片面追求中考考个好成绩(家长的愿望和学校的愿望)、考上好高中,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进入高中后,学生有种“现在是该休息的时候”的错误认识,学习主动性不强不求上进,态度不端正,纪律散漫,无法融入积极的地理学习中。
3,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生活没有规律,假日综合症和星期一现象表现突出;时间观念淡薄,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守时,经常不能按时到校和按时回家。
所有的这些因素,导致高一学生不重视地理、对地理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激发和调动。面对这样的境况,如何扭转高一地理教学的被动局面呢?
第一,认真备课。
首先备课要有梯度。
让学生逐步由易到难地理解接受,才不会让学生感到难度跨度大,同时也可以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
如:在讲述黄赤交角的变化时,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我提出:当黄赤交角增大到24°时,五带将会怎样变化?全部学生很快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又问:当黄赤交角增大到30°时,五带又会怎样变化?学生思考了一会儿,也都正确地做出判断。我再问:当黄赤交角增大到45°时,五带又会怎样变化?学生思考了四五分钟,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我的提示和讲解后,学生理解了。课后又让学生思考:当黄赤交角增大到90°时,五带又会怎样变化?由此可见,备课有梯度、且梯度适当,不仅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有易于老师突破难点。
其次备课要有广度。
也就是知识面要广,最好能将学生感兴趣、想了解和想知道的知识以及将国内外与地理有关的时事带进课堂。如:讲海洋权益和国际海洋法公约时,引入中国南海现状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岛屿争议、中国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之争以及日韩有关竹岛(独岛)之争,通过时事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意义。
第二,要有能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如:对地球公转意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以及海水运动这三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给学生视、听、触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电子通信等章节,完全可以由学生来讲授,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完成,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第三,认真讲课。课前无论准备多充分,课堂上发挥不出来,也是无法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所以教师对讲课内容:首先要熟悉。对自己教学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衔接都要心中有数、精益求精。其次要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地调动学生并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事件。
如:在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时,有学生突然问:“神州五号”在2003年10月15日清晨发射,前四次发射都在晚上,而这次为什么会选择在白天?我便随机给学生布置该题目,让学生查资料,分析选择在白天发射的原因。学生的小论文分析透彻,有理有据。一个教师应灵活、熟练的驾驭课堂,引领学生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既解决学生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消除教师与学生间的“陌生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与学生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生交流沟通,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变学生初中形成的对地理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