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在地球上60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后,不能立刻确定它是否为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可以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当这颗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观测到,并报告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是新发现的小行星之后,即可得到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当一颗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并且精确测定出其运行轨道参数后,它就会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的永久编号。如“南京大学星”的永久编号为“3901”、“吴键雄星”的永久编号为“2752”等。发现者拥有对小行星的命名权,命名权在10年内随时可以行使。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第一颗小行星是1801年元旦之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被命名为“谷神星”。截至2001年底,全世界共有20957颗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
二、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当年,23岁的中国青年张钰哲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天文的留学生。1928年冬,张钰哲终于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他经过大量准确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小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按惯例,发现人自己可以给这颗小行星命名。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于是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新中国成立后,张钰哲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在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研究室,天文学家近40年来有过近万次对小行星的成功观测,陆续发现了近千颗历史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其中有120多颗多次被观测到,并精确地推算出了它们的轨道,得到了国际上的永久编号和命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