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尘埃落定,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所任教的两个毕业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达到了学校所定的目标,总算可以舒缓一口气。但舒气之余,回首曾经走过的路,猛然想起应该做些总结工作,以便今后的高三语文教学能更上一层楼。
回首过去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感慨良多。其中有满意也有遗憾,满意的做法是:
一、依纲靠本夯实基础
“依纲”是指依靠考纲。《考试说明》就是我们的考纲。高三的第一节课,我就把考纲投影出来让同学们通读,熟悉考纲的要求,仔细对照考纲,把各个知识点一一加以熟悉,以此作为复习的指导。
“靠本”是指依靠课本。刚开始进入高三学习的时候,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高考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于是就把教材抛在一边,一味地去追捧复习资料。对老师讲解五、六册的课文不感兴趣,尤其是高三(5)班的复读生,上课不听,自己另搞一套,影响到不少应届的同学。结果,在第一次的复习检测中,及格率不到20%。
的确,高考题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课外,完全出自教材的题目看起来相对很少,可以说是没有。但是,这个并不说明教材就没有用。高考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课本是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比如说,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选文虽然在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如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都可以在课本里找到。
此外,基础能力在课本上也有体现,高考题中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点如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概括中心等都是我们学习课本时的重点内容。在复习时,涉及到相关知识能力点,多翻一翻课本是大有裨益的。
我把这些道理反复地跟同学们讲,并用大量的高考题例作证据,终于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课本的重要,自觉地把1—6册的语文课本找回来,按老师的要求将所有的文言文通读并翻译一遍,重点记忆120个常用实词,加强了解考纲列出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堂上,我也着重帮助学生梳理1—6册文言文的有关知识点,让学生整体把握,重点突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们的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二、精练巧练形成能力
在高三阶段,复习、练习的资料堆积如山,而且良莠不齐。与其陷于题海,倒不如通过解答规范的示例性的高考题,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答各类试题的能力。
其实,每年的全国十多套高考题就是最好的练习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全国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地方卷具有很大的借鉴性,因此语文备考,研究历年高考题非常重要,在做透高考题的前提下,再辅以一定数量的模拟题,就足够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要求学生把《十年高考》所收的全国卷考题分类进行练习,重点训练近五年的以及04、05年的广东卷。课堂上我的讲评主要突出思维方法和答题要领,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做题的关键就在于领会题目的思路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逐步摸索出一些规律来,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只做不想,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只是老师总结,还是不会有效果。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那知识才可以融会贯通,才可以牢牢记住,学生的能力才会形成。
精练还要巧练。我教的两个普通班,语文的基础很不好,分班时成绩是倒数一、二名。尤其是高三(5)班学生物的大批男生,每次的语文综合训练,由于所用的时间较长,他们总是不能全情投入,不能坚持完成全卷,效率很低,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第一次的综合考试在全级仍排倒数第一,班主任很着急,希望我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后来,我减少了综合训练的次数,改为每次二十分钟的短时分类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情况有所改变,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逐渐理出头绪,得分逐渐增多,学习的劲头也就有了,且不断的增强。到了高三下学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学生增多了,语文成绩慢慢地稳步提高。在06年的高考,(5)班的成绩跃到了普通班的第二。我想,这应该跟巧练是有很大关系的。到了最后一个月,针对名句默写题失分严重的情况,我设计了每日十五分钟的一练,重点突破名句默写,将课文的名篇默写内容全面覆盖一遍,效果不错。
第三、因材施教落实到位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在今天仍然放射着光芒。虽然一个班有六十多人,两个班加起来有一百多,实行因材施教实在很困难,但我还是坚持尽量兼顾到每个学生,无论是成绩好坏都热情关照,尤其是作文教学,我坚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程度,通过个别辅导进行因材施教。每一次的综合大考,我都会主动找学生一个个的当面重批,恳切的分析他们作文的优缺点,指出今后注意的问题。这一做法虽然占去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以后的每一次大考,就变成了学生们主动找我面批,发展到争先恐后的地步。面批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融合的过程,对学生们的深入了解,就是在这面批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更能使我的因材施教落实到位。
高三的复习工作落实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对学生们说“落实就是分数”。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落实到位,千万不能打折扣。刚开始进入高三学习的时候,各科的作业如潮水般向学生涌来,令他们手忙脚乱,难以应对。语文作业首当其冲被打折扣,布置的作业迟迟不交,每周的作文交来不到三分之一,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形。无奈之下,我只好让步,不再布置课外作业,把落实工作放到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宁愿少做一份卷,也要落实半张卷。在普通班的语文教学中,落实到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第四、紧扣脉搏搜寻信息
我非常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工作,对国家考试中心,省、地、市各级教研室纵向来的信息,都迅速加以集中、归纳、筛选、落实,针对考试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的命题趋势,我加大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考查。针对题量减少,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加的命题趋势,我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尤其是作文备考,更要重视信息收集,并且要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时文,贴近社会。备考期间,作文训练每周一次以适应高考形势。高三下学期,我基本每周印发给学生一定量的素材或时文,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仿句有材料,写作有素材,作文看样板,思维有依据。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我提倡在现成的课本里找,将三年来的课文材料收集分析整理,并跟有关的写作话题挂钩,这一招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连最怕写作的学生也很认真的听讲,积极做笔记,写起作文来也有东西可写了。为了让学生们的作文更具有时代性,我收集了中央电视台历年评选出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做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十分钟逐个介绍,并把那些优美精炼的颁奖词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午读的时候大声朗读,承受高尚的熏陶,因为文如其人,只有精神健康的心灵才会写出充满真善美的文章。
以上是高三备考工作中令自己觉得较为满意的一些做法。当然,回首曾经走过的路,这一年的工作也留下不少的遗憾,譬如第一轮各知识点复习安排的时间和顺序还不够科学,显得前松后紧,令到一些知识点的复习不够充分;授之以渔的做法还不够理想等。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工作要特别注意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