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基本术语
现就填报志愿必须了解而常被大家忽略的几个术语解释如下:
1.特征成绩。它是考生高考成绩与优惠照顾分之和。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省级招生办都是以考生的特征成绩为依据向院校投送档案的。虽然各省已经按照教育部要求对各类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清理,但还是保留了一些项目,所以有些考生还继续享有各种政策优惠,他们的特征成绩大于高考成绩。当然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特征成绩就是高考成绩。
2.划线比例。为了使各录取批次能够拥有足够的生源,保证该批次内各院校都能完成招生计划,省级招生办都会按照多于各批次招生计划一定数量划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划线比例就是某批次上线人数与累计招生计划之比,该指标体现了各批次上线考生的竞争强度。或者说反映了各批次上线考生掉到下个批次的风险程度。用公式表达如下:
划线比例=上线人数/本批次累计招生计划
同一个省份各批次各年度的划线比例不完全一样,有时还相差很大。所以,我们在研究志愿填报时必须注意到各年度划线比例带来的影响。若同一个批次不同年度的划线比例相差较大,在利用线差法分析时,一定要利用“等位线差法”对录取数据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参见失误原因4)。
划线比例的倒数叫上线录取率:
上线录取率=本批次累计招生计划/上线人数
3.志愿顺序。为了便于录取操作,志愿表在各批次一般都要设置第一院校志愿、第二院校志愿及其他后续院校志愿等顺序。录取时优先检索和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只有当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才会依次检索和录取其他志愿的考生。专业志愿一般也都安排若干个志愿顺序,以作为专业录取时确定检索先后顺序的依据。
4.征集志愿。录取过程中,各批次首轮投档生源不足的院校将由省级招生办统一公开征集志愿,已上相应批次征集志愿控制分数线线但尚未被该批次录取的考生可以利用此机会再报一次志愿。征集志愿取代了过去的“批次服从志愿”,从而提高了考生对录取结果的满意率和新生报到率。考生应该尽量避免滑到征集志愿环节,要努力通过此前的基本志愿录取。因为征集志愿往往是绝大多数考生都不太认可,在基本志愿都未报考的院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