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1:实际录取率或将提高
今年,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为68000人左右,与2014年比减少了2000人,这也是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9年下降。报考人数下降,但高考录取率却预计为80%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这也意味着,报名人数减少对考生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因为实际录取的几率将更高。
虽然目前高校的统招计划还在等待教育部批复,但是根据各高校招办负责人的介绍,今年各校在京投放计划总体与去年持平,但也略有调整。其中,北大、清华、北师大预计与去年持平,明确表示增加在京招生计划的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则表示要根据生源质量而定,如果生源质量好,将会适度增加计划。不过,也有的高校表示在京招生计划预计将有所减少,比如武汉大学,因为该校整体招生计划减少,因此在京计划也相应减少。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东介绍,该校今年将增加在京投放专业的招生人数,其中包括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工程、工业设计、航空航天类等,使之达到总计划70%以上。并且,今年,北理工将继续在京投放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的招生计划,并且适度增加该专业招生计划。
北二外在京招生人生也或略有增加。该校招办负责人吴炜介绍,去年,学校共录取847名一批本科生,今年,学校设有“双培”“外培”计划,“双培计划”招收101人,“外培计划”招收16人,定向投放到北京市16个区县。
变化2:多所高校新增专业
注意到,今年各校公布的招生新政中,新增专业出现频次最多。比如,人民大学新增PPE实验班,北外新增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新增翻译、新闻学(专业数据新闻)、通信工程(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北交大新增文科实验班类,北京语言大学新增特殊教育(语言治疗师)和翻译(本地化)两个专业、对外经贸大学新增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中央财经大学新增了翻译(财经翻译)专业和贸易经济两个专业。
在这些新增专业的介绍中,高校招办负责人均强调是“顺势而为”,有的是顺应当前学校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有的是顺应市场需求,新增相关行业内紧缺的专业,有的则是新增了突出自己学校行业特色的专业,使专业覆盖面更广。
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处处长李志军介绍,今年北语增设的两个专业均为新型交叉型专业。其中,特殊教育专业(语言治疗师)会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其目标主要是培养能从事听力、嗓音、言语与语言障碍康复、教育及研究工作的特教老师及语言治疗师。
“目前国内有3000多万0到14岁听障儿童,但注册的语言治疗师却只有500人,相比美国有16万语言治疗师,国内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李志军介绍,北语是国内首个开设这一本科专业的高校。李志军介绍,该校新增的翻译专业本土化方向在国内也属首个。翻译(本土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综合学习翻译、信息科学,毕业后能够初步胜任网站、游戏、多媒体课件等本地化工作,成为语言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中传招办负责人也表示,该校新增的专业是顺应广播电视发展趋势而设立的。其中,翻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新闻翻译和影视剧翻译人才,新闻学数据新闻方向主要培养专门从事数据新闻报道、挖掘、分析的高级人才。
变化3:大类招生趋势更为明显
所谓按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几个(甚至更多)专业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按大类填报志愿,入学后前一到两年打通培养,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按照一定程序和标准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最早实施这项招生改革的院校,清华大学更是在去年9月成立了通识教育实验区“新雅书院”,今年将首次面向大一新生进行“二次招生”。
今年,更多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队伍,比如北交大今年共有20个普通专业类招生,其中9个专业按照大类招生。其新增的文科实验班类,就包括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传播学四个专业。此外,今年西安交大也首次实行大类招生,将其82个本科专业优化为32个学科大类和6个实验班进行招生。
人民大学今年也全面推行本科宽口径招生改革,一些往年招生的专业在招生目录上“消失”,变为专业类。为了方便考生家长参考历史数据,该校将在阳光招生信息平台上把2015年新的招生专业以及对应它的具体分流专业做出表格给考生家长参考。
除了把相近专业整合为专业类进行招生,今年,人大还首次实行“跨院联合招生”。“往年,人文科学试验班只有国学专业,今年将横跨多个学院。”人大招办副主任任苗苗介绍,今年人大人文科学试验班将由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国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推出。同时,还新增了理科试验班(环境理工、环境经管)与理科试验班(物理、化学与心理学)。
今年复旦大学绝大部分专业也继续按大类招生,共有27个招生专业(类),涵盖68个专业。学生入校后,将进入复旦学院接受通识教育和各大类的平台课程教育,一年之后再分流进入具体专业。
变化4:投档比例控制在105%内
注意到,在多所高校招办负责人公布的录取规则中,不少都提到学校的提档比例,以及提档时认可各类政策性加分,并承诺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提档不退档”。不过,各校提档比例并不相同。按照教育部规定,实施考前报志愿时,高校提档率在120%以内,而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提档率为105%以内。并且,往年不少高校以预留二志愿计划来吸引高分考生的情况,今年也将不再出现。
高校方面,北大、清华、北师大均表示其提档比例会按照教育部要求严格控制在105%以内,人民大学招办副主任任苗苗则表示该校提档比例将在105%到110%之间,北京化工大学提档比例一般在102%以内,对外经贸大学往年在京投档比例为105%,但今年却与其他实行大平行志愿的省份一样,降为100%,但几乎所有高校都表示要根据生源质量和同分考生数量来确定。
北大招办副主任李喆表示,提档比例涉及多方面因素,是不能具体确定的,要看实际录取情况,如果生源质量高,可能会加一些做平行调剂,如果同分,平行志愿之后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如果都相同,可能就要扩招。不过,无论什么情况,可以肯定的是,投档比例会超过100%,且承诺符合报考条件服从专业调剂提档不退档。
各校在提档时均认可政策性加分,但在专业录取时是否认可加分则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在提档时认可加分,但按照实考分进行专业录取,但有高校对于加分“一认到底”,比如北交大、北林大等,即提档和专业录取都认加分。
对此,北林招办负责人解释称,之所以在专业志愿录取中也认可加分,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是不再唯分是从,而是注重素质教育,能获得加分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有特长的;第二是为了方便考生填报志愿,如果在提档的时候认可加分,但录取专业的时候将加分去掉,就为考生填报志愿带来了麻烦。
变化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依然热门
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由于毕业后可以拿到中外双学位,还能节省在国外留学的费用,而得到考生和家长们的青睐。今年,中传首次新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共同办学,设有传播学、广告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采用“3+1”的模式进行联合培养,达到双方学业要求,可同时获得两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北交大的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今年在京将单独设置招生代码,考生需将其作为独立志愿填报。该校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今年暂时不在京招生。
不过,今年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中法合作“2+3”项目)和保险(中外合作“2+2”双学位项目)将暂停对外招收本科新生。中央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今年将继续在京招生。
变化6:依据大平行做相应调整
今年,北京首次实行考后填志愿,且从去年的“平行志愿组”填报方式改为大平行填报方式,因此各校的高招政策也随之有相应调整。比如北京大学,取消了往年对于高分考生的志愿保护政策和“不报不录”专业。
往年北京考生要在高考前进行志愿填报,对于高分考生,北大有志愿保护政策,一般文科考生进入北京前25名、理科考生进入前50名,北大均承诺满足此类高分考生的第一志愿。对于这一政策,北大招办副主任李喆表示,由于今年北京改为高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这项对于高分考生的志愿保护政策可能会取消,同样因为考后报志愿而拟取消的还有北大地质学类、考古学等“不报不录”的专业,往年如此类专业生源不足,北大会进行降分录取,“今年也将不会再降分录取”。“实行出分填志愿后,这两项政策存在的意义都不大了。”李喆说。
此外,由于往年北京采用的是考前填报志愿,且是顺序志愿的填报方式,去年才改为“平行志愿组”的填报方式,因此不少考生会将提前批小语种作为“保底儿”志愿,因为即便被小语种录取,仍可退出,进入一批次的录取。在今年新的志愿填报方式下,这一政策也有所调整。
比如,往年清华大学小语种放在提前批次招生,在京投放招生计划的只有日语专业。“从近几年考生报名情况来看,并不踊跃,今年北京采用考后知分填志愿,我们就计划不再在京招日语专业了。”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世洁透露,这也意味着清华大学在京取消了提前批次招生。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的小语种专业也调整了录取批次,从提前批录取改为自主招生录取,包括日语和德语两个语种,文理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