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哲人说:如果心灵有了缺口,那也不要怕,“美好”的种子常常会从“丑恶”的土壤中萌生胚芽。大学生志愿者说: 睡在稻草上,我每天都做着最美丽的梦。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美好诞生于贫瘠
物质条件丰富、一帆风顺的生活往往使人被表象迷惑,因而困于混沌,而心灵或物质上的贫瘠更能使人清醒、超然物外,认识到真正的美好。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睡在稻草上仍做着美丽的梦,一位内心有缺陷的人,他的心灵在缺失处仍能长出美好的胚芽。虽然他们遭受了外物的困顿或心灵的创伤,但他们都在贫瘠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美好。躺在粗糙的稻草上,抬头目光便可触及蓝天;心灵有了缺失,美好便能从缺失处萌发,“相信吧,美好的事物一定会来到”。
哥特派诗歌创始人爱伦坡曾写过:我在黑暗中起舞,这感觉是那样的愉悦。他便像一株平静水面上傲然挺立的月下莲花,夜色没有使他困于黑暗,而使他更超乎尘世,更接近美好。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的妻子不幸去世,人们都认为庄子一定会悲痛万分,然而他却在妻子的葬礼上敲着盆、唱着歌,在妻子的遗体旁跳舞。大家十分不解,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庄子说:人由生到死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已经安然寝于天地之间,我又为什么要凄凄徨徨地守着哭呢?妻子的逝去并没有使他抑郁不振,反而使他的灵魂更加超乎物外,感受到了宇宙中隐秘的美好。一位弟子曾问他为什么上天那么残忍,给予人生命却在人未享受尽幸福时夺去。庄子说:上天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美好,让我们年老使我们更加清醒,在我们疲倦时用死亡来让我们永远休息,这不是很仁慈吗?由此可见,生老病死孕育了真正的身心贫瘠,也孕育了真正的美好。
文革时期,一位老音乐家被流放乡下,在很多年轻人都坚持不住,要放弃生命时,他依旧渡过了难关。人们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回答说:“我割草时都是按二二拍割的。”身受物质与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老人没有逃避现实,反而激起了他对音乐更加强烈的热情,万物在他眼里皆为音乐,美好的种子便在这丑恶而贫瘠的泥土中萌生胚芽,直到开花结果。
电影《南方公园》中,男主角事业失败,失意地在雨中独行,朋友担心他出意外,便询问他的状况,他说:“我感到痛苦,但我不感到绝望,这份痛苦让我感到我是真正的活着,这很真实。”梵高的《星夜》、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无数伟人都在困顿之时创下不朽杰作。乔布斯说过“保持饥饿,保持愚昧”。外物与心灵的贫瘠,使人们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更能领会生命的美好。
周敦颐笔下的莲花生于淤泥而不染凡尘,陶渊明笔下的菊花静栖篱下而飘逸自由,陆游笔下的梅花径自盛开而傲然脱俗,让我们保持一颗贫瘠的心灵,哪怕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每个人都会有所期待,坚信:每个梦想花开,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四季娇艳芬芳,飘香华夏大地。
【修改与点评】
1. 题目“美好诞生于贫瘠”朴实无华但是却揭示了材料和文章的中心,拟题明白晓畅。
2.中间部分最好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和线索来结构篇章。即议论文的四个论述结构来写文章,思路就清晰。
3.结尾的排比句很有气势和说服力,照应开头并产生深化和升华的作用。
莲出淤泥仍不染
莲,在周敦颐的笔下是君子,因其“出淤泥而不杂”,“中通外直不曼不枝”。一珠莲能可在淤泥中独立而傲岸,现实中的人学习莲的品格,就如同美丽的种子常常会从丑恶的土壤中萌生胚芽一样,恶劣艰苦的环境,人生的逆境,在鄙陋的俗世,亭亭挺立,昂扬向上,充满自信与坚强,有何不可呢?
残缺也会孕育美丽。一排排整齐的树木挺地而起,让荒山披上绿衣。你可能不会想到,这些树是跪着种出来的。种树者是个残疾人,从小双脚掌外翻,种植时无法站直,他就跪着,用血和汗栽下了这种树林。他就是王国云,一位农民,每月靠400元低人呆生活的“树痴”。无疑王国云是身体上的弱者,但他却是生命中的强者,他用自己残缺的四肢做出了我们这些健全人都无法企及的大事。就像没有双手的刘伟用脚弹钢琴一样,他能克服了克服自身的缺陷,内心充满正能量,这便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失去也会带来坚韧。三个孩子死于非正常年代,三次损失全部家产,生活的苦难没有磨灭周有光的希望。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仍能领略到他出色的洞察力和幽默感。他似乎有种超凡的力量,总能从难处和坏处看到希望,他用内心的美好抵卸把常人腐蚀的恶,将逆境转化为一种推力。从而,战胜困难,走向光明。别林斯基说过:“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从这所大学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充满着这种力量的期待,我们就能突破难关,踏上坦途,走向胜利。
苦难也孕育着甜美。海南的椰子树种植到云南便患上了“不孕症”。只长个,不结果。专家的诊断结果是:椰子缺乏营养。云南人不解,明明肥料已经施的很足了。专家笑笑,在每株树的根部都浇上了又苦又咸的盐水。第二年,云南人吃到了椰子。原来,椰子树吃到了海南的“苦”才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在云南无“苦”可吃,反而颗粒无收。人如椰子树,会移动的椰子树,那些结出“果子”的人,大多吃尽了“苦”,方能生活得甜蜜蜜。
寂寞也能带来唯美。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需要两年的风干和四到五年的静置,在一个漆黑,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在万簌俱寂中,木板才有了灵气,那些在自然界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写之声才能渗透出来。凡成大器之人不仅要忍受寂寞与辛酸,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正如歌德所说:痛苦留给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成甘甜。我国的思想家孟子也曾经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由此可见,苦难乃成功之路上无法避免的阻碍。跨跃它,便迈向了成功,放弃了就意味着注定失败。
巢穴里的鹰雏,无法傲视大地;温室里的秧苗,无法抵卸风雨;优越家庭的孩子,很难经得起人生的风浪,唯有经得起苦难的考验,在淤泥中奋发向上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修改与点评】
1.从题目“莲出淤泥仍不染”看,能够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角度准确,拟题形象。
2.正文部分,围绕中心,分别从四个角度层层深入地论述,论据翔实充分,论证有力。
3.结尾照应开头,并学会用排比句升华和深化中心,结尾全文,给人以正能量和激励。